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学前教育教育自我总结

学前教育教育自我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29 15:53: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前教育教育自我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前教育教育自我总结

篇1

区第三幼儿园、市第一幼儿园、县幼儿园、县幼儿园

二、评估目的

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是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主导的,对辖区内幼儿园教育质量发展状况进行的监测与评估,属于诊断性评估,目的是了解幼儿园教育质量发展的现状,发现办园特色、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总结发展经验,为幼儿园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路径和措施提供依据,为市、县两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学前教育政策、管理措施和办法提供支持与服务,督促办园主体改善办园条件,改进管理措施,提高办园水平。

三、评估依据

2014年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采用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育局、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负责承担研究制定的《省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附后)作为依据,辅之以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发的有关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要求。

四、评估时间

2014年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的时间为2014年5月下旬-6月中旬。

五、评估程序

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分为幼儿园准备和督导评估两个阶段。

(一)幼儿园准备工作

幼儿园准备既是幼儿园接受督导评估的资料收集、活动准备的过程,也是幼儿园接受督导评估之前的一次诊断性测评和自我总结、反思。

接受评估的幼儿园,要建立由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组成的评估准备工作小组,同时,根据需要可聘请教育督导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家、家长、社会人士等参加。

准备工作包括:学习测评活动方案和测评指标体系;准备资料——收集、整理、装订、装袋需要提供的各种资料;人员准备——通知、召集需要观测、访谈的教师、幼儿、家长等;活动准备——组织开展需要测评的幼儿接园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就餐就寝活动等;自评自测——根据《市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逐项自评打分;撰写教育质量发展报告(总结报告)——根据评估指标体系,结合自评、自测结果,现状分析与反思,撰写教育质量发展报告。自评结果与质量发展报告于评估活动前一周提交评估小组。

(二)督导评估工作

1.评估小组

建立由教育督导人员、教育专家、幼儿园骨干教师5—7人组成评估小组。

2.测评活动

(1)学习方案:参与评估人员,在评估工作前认真学习《市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2014年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工作方案》、《学前教育质量检测个人测评情况记载表》等,熟悉评估内容与方法。

(2)个人评估:每个评估人员负责1—2个一级指标的测评,依据《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学前教育质量检测个人测评情况记载表》独立进行测评,测评人员须对每项三级(c级)指标进行评分;同时,在“测评情况记载”栏,对查阅的资料(佐证材料),幼儿园建设和环境的查看情况,对幼儿、教师、家长的访谈情况,幼儿生活、游玩、学习等情况进行记录、记载,包括质量发展状况、特色与存在不足、问题等。

被测评幼儿园应为每个测评人员提供一位引导员,协助完成测评工作。测评时间从幼儿入园到幼儿离园,观测幼儿园一日的教学活动。

(3)幼儿园汇报:由被评估幼儿园领导作教育质量发展总结报告,包括评估准备工作情况,教育质量发展状况、特色,存在问题与不足,自评结果,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等。

(4)小组评议:在测评人员个人独立测评基础上,小组成员合议,形成小组测评结果,填写《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结果统计表》。

3.测评方法

(1)听取汇报:听取幼儿园领导及有关人员的工作汇报。

(2)察看现场:幼儿园环境、班级环创、区角设置、寝室环境、园风园貌、教学设施设备等。

(3)查阅资料: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包括各种工作计划与总结、管理与考评规章制度、教学活动设计、学习与会议记录、报告、园本课程、幼儿成长记录(卡、册)、教师业务档案等,包括文字、影像、图片等。

(4)座谈会:召开教师、家长座谈会(10—15人,大、中、小班兼顾)。

(5)个别访问:对教职工、幼儿、家长及有关人员进行个别访问。

(6)听课:观看幼儿学习活动、游戏活动、自由活动、户外活动、就餐就寝活动等。

4.评估报告

篇2

区第三幼儿园、市第一幼儿园、县幼儿园、县幼儿园

二、评估目的

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是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主导的,对辖区内幼儿园教育质量发展状况进行的监测与评估,属于诊断性评估,目的是了解幼儿园教育质量发展的现状,发现办园特色、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总结发展经验,为幼儿园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路径和措施提供依据,为市、县两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学前教育政策、管理措施和办法提供支持与服务,督促办园主体改善办园条件,改进管理措施,提高办园水平。

三、评估依据

2014年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采用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育局、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负责承担研究制定的《省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附后)作为依据,辅之以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发的有关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要求。

四、评估时间

2014年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的时间为2014年5月下旬-6月中旬。

五、评估程序

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分为幼儿园准备和督导评估两个阶段。

(一)幼儿园准备工作

幼儿园准备既是幼儿园接受督导评估的资料收集、活动准备的过程,也是幼儿园接受督导评估之前的一次诊断性测评和自我总结、反思。

接受评估的幼儿园,要建立由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组成的评估准备工作小组,同时,根据需要可聘请教育督导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家、家长、社会人士等参加。

准备工作包括:学习测评活动方案和测评指标体系;准备资料——收集、整理、装订、装袋需要提供的各种资料;人员准备——通知、召集需要观测、访谈的教师、幼儿、家长等;活动准备——组织开展需要测评的幼儿接园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就餐就寝活动等;自评自测——根据《市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逐项自评打分;撰写教育质量发展报告(总结报告)——根据评估指标体系,结合自评、自测结果,现状分析与反思,撰写教育质量发展报告。自评结果与质量发展报告于评估活动前一周提交评估小组。

(二)督导评估工作

1.评估小组

建立由教育督导人员、教育专家、幼儿园骨干教师5—7人组成评估小组。

2.测评活动

(1)学习方案:参与评估人员,在评估工作前认真学习《市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2014年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工作方案》、《学前教育质量检测个人测评情况记载表》等,熟悉评估内容与方法。

(2)个人评估:每个评估人员负责1—2个一级指标的测评,依据《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学前教育质量检测个人测评情况记载表》独立进行测评,测评人员须对每项三级(c级)指标进行评分;同时,在“测评情况记载”栏,对查阅的资料(佐证材料),幼儿园建设和环境的查看情况,对幼儿、教师、家长的访谈情况,幼儿生活、游玩、学习等情况进行记录、记载,包括质量发展状况、特色与存在不足、问题等。

被测评幼儿园应为每个测评人员提供一位引导员,协助完成测评工作。测评时间从幼儿入园到幼儿离园,观测幼儿园一日的教学活动。

(3)幼儿园汇报:由被评估幼儿园领导作教育质量发展总结报告,包括评估准备工作情况,教育质量发展状况、特色,存在问题与不足,自评结果,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等。

(4)小组评议:在测评人员个人独立测评基础上,小组成员合议,形成小组测评结果,填写《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结果统计表》。

3.测评方法

(1)听取汇报:听取幼儿园领导及有关人员的工作汇报。

(2)察看现场:幼儿园环境、班级环创、区角设置、寝室环境、园风园貌、教学设施设备等。

(3)查阅资料: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包括各种工作计划与总结、管理与考评规章制度、教学活动设计、学习与会议记录、报告、园本课程、幼儿成长记录(卡、册)、教师业务档案等,包括文字、影像、图片等。

(4)座谈会:召开教师、家长座谈会(10—15人,大、中、小班兼顾)。

(5)个别访问:对教职工、幼儿、家长及有关人员进行个别访问。

(6)听课:观看幼儿学习活动、游戏活动、自由活动、户外活动、就餐就寝活动等。

4.评估报告

篇3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79-02

1 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1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学习而轻视文化课学习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是爱唱爱跳的青少年,他们认为,学好此专业无非就是会唱歌、跳舞、弹琴,英语这门文化课学不学都无所谓。殊不知当今社会幼儿园越来越缺少双语教师,即既懂幼教又懂英语教学的老师。不仅如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中专生,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学习和深造提供契机。

1.2 受以往自身学习状况的影响,英语基础太薄弱,学生对英语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

很多学生在初中时英语基础就太薄弱,甚至大面积空白,以致现在听不懂英语课,在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睡觉、开小差、看其他书籍等等。学生们反映说,“老师,我们也想学,可就是听不懂呀!”“英语这东西,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呀!”“看到英语我头都痛了!”

1.3 学习方法不合理

一小部分学生基础可以,学习态度也端正,但学习方法不合理,进步较小,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差。

2 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2.1 强化语音教学

学生毕业后面向幼儿园,幼儿园英语主要是进行英语启蒙教育,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为将来进入小学进一步打好基础,初步形成幼儿听说英语的习性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开口”习惯,及初步的听说交往、交流的能力。因此幼师的学生首先要过好语音关。语音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发展的起点,语音关是英语教学的第一关。学习语音是学好语言的向导。新生进校,可以利用两三周的时间来专门学习音标,发准四十八个音素,人人过关,验收合格才能进行新课教学。在新课的教学中也不能忽视语音的教学,要记住读音规则;培养以拼读为基础的自学能力,掌握好一些语音现象,比如辅音浊化、重音教学、节奏教学、连读和失去爆破以及语调教学等,让学生认识这些语音现象在交际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如互相问候、互相介绍、建议、提供帮助、请求、表达个人喜好等方面的日常用语,贴近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使语言在不断地听、说、模仿、使用中丰富提高,能使师生的心声在交际化的教学过程中产生共鸣,能形成教师教得起劲,学生学得高兴的教学氛围。

3 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建议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所教学生的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幼儿英语教学法教学。也就是说:通过上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课,学生们应该学会如何教幼儿园的孩子们英语。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其实就是把一堂堂幼儿英语教学课堂呈献给学生们,让她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学会如何进行幼儿英语教学。这样她们就能直接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直接搬到幼儿园英语教学中,然后通过实践,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有所取舍,进行改进。这样的英语教学课堂不仅传授了英语知识,同时还传授了幼儿英语教学法,实用性是很强的。下面就具体教法条条陈述。

3.1 情景剧教学

幼儿的个性是好奇、好动,对一些光怪陆离的故事有很大的兴趣,所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恰当运用一些生动的童话故事,他们的英语学习踊跃性被充足地调动起来,他们就会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人物交上好朋友,他们的英语

也会获得长足提高。例如童话剧《Little Tadpoles Looking For Their Mommy小蝌蚪找妈妈》,我们首先完整地给小朋友们播放一遍影片,以生动的故事吸引同学的参与性,然后分别找一些小朋友扮演剧中的人物:小蝌蚪、青蛙妈妈、小鸭、鸭妈妈、小鱼、鱼妈妈、螃蟹、螃蟹妈妈、小乌龟、乌龟妈妈等,在小朋友们妙趣横生的表演中,小朋友们可以收获很多单词和简单对话。

3.2 音乐,律动教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外语时运用音乐、运动、节奏,可以使人感到松弛愉快和满足,产生兴奋的情绪,达到长时记忆的目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律动有其独特的内涵和魅力,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将英语教学与幼儿喜欢的律动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有效学习途径。据此,我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听”“唱”“舞”。即将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节奏、动听的歌曲、欢快的舞蹈与英语知识点巧妙融合,使枯燥的单词、句型丰满起来,让幼儿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听”,在歌曲中辨别知识点,即教师将本课英语内容与恰当的歌曲结合,让幼儿在听歌曲中加之教师的引导以辨别知识点。“唱”,在学唱歌曲中掌握知识

点,马克思曾经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也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歌曲,在教幼儿学唱歌曲中,轻松掌握知识点。如:《Happy New Year》(新年好)、《Ten Little Indians》(十个印第安小孩)等,这些都可以运用在日常的教学中。“舞”,在舞蹈中巩固知识点,即将肢体语言与

儿歌内容生动结合,通过形象的动作、优美的舞蹈表演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这三个环节互相渗透、环环相扣,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3.3 暗示感应教学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说过,“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接受教学和教育的。”外部环境具有极大的可暗示性的,良好的环境是产生交流的重要因素,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能。对教室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场所。如在教室内多展示一些学生的英文习作,以及与英语相关的图片、资料等,多给学生以“英语学习是实用的、愉快的”、“只要我努力,我就能成功”等一类的积极暗示。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室布置一个类似的环境,运用实物,借助多媒体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感知和记忆潜力。如在教学“认识小动物”时,在教室门窗上贴上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氛围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在整个课堂上,学生的情绪高涨,心情愉悦,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4 艾宾浩斯重复记忆教学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孩子在识记后开始遗忘最快,随后遗忘驱于稳定。所以,我们只有及时帮助他们巩固,才能防止遗忘。如果只用简单的强化训练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巩固练习,往往会使他们感到疲劳乏味,从而抑制记忆。因此我们要想法设法地利用一些有趣的形式来强化记忆。其中通过朗朗上口的英语歌谣来刺激孩子们的大脑神经兴奋点,对巩固记忆有良好的效果。在句型操练中也可通过歌曲的形式进行情景问答、反复演唱,不断地重复可以使学生的瞬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通过上文对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文提出了四点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具体建议,这些建议都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

参考文献:

[1] 王白英,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模块构建[J].教师教育论坛,2013. 11.

[2] 王莹.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上海市金山食品工业学校学报,2010. 08.

[3] 姜艳敏.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改革实施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05.

篇4

学前教育的最大意义不是为点滴知识的提前打底,而是让孩子在入学前和学校老师间培养起良好的默契,同时养成一些基本的习惯。

带过孩子的家长会知道,孩子的言行会模仿身边最亲近的人,而家长的反应力,往往直观地影响孩子的反应力,这当中的纽带,就是互动关系。在孤单中成长,往往沉默寡言,而父母环绕家庭温馨的孩子,却外向开朗,这便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例证。很多人认为,孩子的性格习惯是基于成长慢慢形成的,幼儿园的教育往往无差别。其实不然,事物的形态取决于初始之时,学前教育中的综合互动便是影响最大的时期。若教师一味地对孩子的渴求若无睹,等于告诉他,教师是我畏惧的对象,但并不是我可以求助信任的人。而当教师对孩子的管束拿捏不好度时,会出现孩子太过散漫任性,或者畏惧高压畏缩不前的两极分化状态。故而教师需要体察孩子的内心所求,及时纠正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很多家长喜欢小班教学,正是因为小班教学能使老师有足够的精力,在管控所有孩子的基础上,能与其有更好的互动。而这一阶段的引导性方向,就在于通过使孩子在幼儿园同老师和同学共同玩耍间,塑造其活泼阳光的性格,并能适应这样的生活,从而避免其进入义务教育时,因为不适应固定的教学范式,无法集中精力,无法顺利将注意力转移到对知识的吸收学习中,而出现在起跑线上落后于人的状况。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亚裔家长特别是以中韩两国为代表,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吝惜成本。很难看出不上幼儿园和上过幼儿园的孩子的差别,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教育上投入的差别,必将映射在孩子的成绩和长远发展上。但不少孩子在家时,对父母的依赖性致使他们对独立性成长方面有欠缺,比如独自吃饭和适应每天有意识教学。举例说明,大多数孩子在三至六岁,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礼貌方面就已能达到基本水平。但是正如单项频道只对固定人群开放,只有家人或邻居能理解他们日常的表达。而进入幼儿园,便是给他们一个提前的机会,使他们通过自我意识明白该如何同别人交流,如何让自己的想法获得普遍性理解。曾看到过一项数据显示,人在一节40分钟课程中能完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普遍为20分钟。而孩子则更低,但经过幼儿园教育,他们能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从前延长许久。而一些诸如饭前洗手、排队、端坐听课、礼仪礼貌和安全教育等基本习惯的养成,对于许多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辈抚养的家长来说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曾经看到一个因教育上电视节目的家庭,父母的学历中等,对于孩子的教育便异常抓紧,相对于同龄人,这个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能认识上千字,并开始学习基础数学。但上幼儿园之时,老师却发现这个被格外留意的孩子,比班上所有学生都沉默,甚至于想要尽力隐藏自己的存在,唯恐犯一点错。细究之后才知,原来父亲为了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每天为其制定一系列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时间,做不到便罚跪抄写,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需要规则来约束孩子,尤其是正在活泼无所畏惧的年龄。可是斥责稍重,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也许从此有了阴影。从前带学生出去郊游时,小孩子好奇心大发,喝着饮料又想扔了买奶茶,吃着盒饭嫌味道差,抬手便扔了闹着买烤串。一旁跟同的家长十分不满,教育自己儿子道:妈妈每天不也是吃这样的盒饭吗。我心里长了教训,再一次组织出游时,便同所带的孩子约法三章,每个人离开视线之内必须先告诉老师,每个人有在我这里25元的零钱预算,由自己问价格做打算,每个人余下的钱发还自己。一天下来,他们果然不再出现胡乱浪费的状况。这里面我总结出的最重要的经验,便是规则和尝试。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尝试,尽可能给他们一些尝试的机会,我们可以做教导者和鼓励者,但不应当做包办者和标准答案限定者。不应当一再跟在他们后面,不论对错,放马由疆随其意愿去,最后做着老妈子的角色。而是应当有意识地做前瞻性的引导,在他们可能出界前,让他们明白对错和不能做的是什么,在这个范围之内,做错了也没关系,都是无关紧要的。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能擅露喜欢厌恶。同时,不要太过主动性地解决一些他们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玩具拆解复原,当他们问问题时,可以引导告诉,但不应限制他们应怎么做,或者直接代劳了。要知道,生活是多面的,像折纸一般,拊掌便是另一种方法,并不是试卷一样平面,一道题只有一个答案方法。于我们而言,引导和尝试,才是助力他们发展学习的直接法门。

篇5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必修课。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基本上沿袭着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视舞蹈基本功的练习,而对幼儿园早期教育阶段迫切需要的编创和表演能力重视不够。这样,就形成了学生难的舞蹈跳不了,儿童舞蹈跳不好的尴尬局面。如何使学生在短时期内具备扎实舞蹈基本功和编创幼儿舞蹈的初步技能,以适应将来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是每一位舞蹈教师所向往和探索的。其中,教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手段与方法是否合理,对整个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人从教学体系的构建入手,经过不断实践、总结、优化,形成了自己的“三步走”教学体系。在教学中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一步:用爱心唤醒学生,培养兴趣

舞蹈教学是幼师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认真把握本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紧密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我们都说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导的不是学生需要的(包括学生错误地认为不需要)如何实现导?教师一味导,学生没练出来,教师累坏了,又怎能突出学生是主体?所以,主体和主导具有先决条件: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即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失去了这个前提,一切都是空谈。

一年级的学生从初中升入,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品质都比较差,这是所有教师的共识。但这部分学生多数有一个共同的有点:活泼、好动、易被感染。所以,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教师真诚的爱,会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回自信,最重要的学生会找到学习的快乐。当然,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我总是注意给学生心理暗示,让她们觉得老师喜欢她,认为她行。久而久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时教师的“导”也就顺理成章,每节课学生们都沉浸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不想让学生成为主体都难了。

第二步:整合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舞蹈课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功(基训)、民族舞、幼儿舞及幼儿舞创编三大部分。基训课是学生学习舞蹈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直接指向将来舞蹈能力的教学内容。民族舞是建立在基训教学之上的关于民族舞蹈传承和学生舞蹈素材、素养的教学内容。幼儿舞及幼舞创编则是作为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备的基本功。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的各个教学内容,相对独立。换句话说,就是各个教学内容都是分阶段教授的。各个教学内容之间联系、融合太少,学生掌握起来太零散。往往是学了后边的,忘记前边的。所以,学生明显存在着教学内容之间的知识割裂,甚至有时会感觉学到幼儿舞和创编时,前边几年学的东西用不上或不知怎样运用。

对于上面介绍的情况,我采取了“以培养创编能力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融会贯通”的教学方法。在基训课上,教授学生集训的同时,教授给学生幼儿集训的训练方法,并让学生课下以儿歌做伴奏,创编自己设计的幼儿基训操。比如:在训练背肌时,学生想到用模仿大象甩鼻子的方法,配以大象的儿歌,形象又生动。在教授民族舞时,引导学生如何将民族舞蹈幼儿化。有了基训创编的热情,学生在民族舞的简化上显得思路开阔多了。有的将民歌新唱作为创作灵感,将民族舞现代化;有的受童话故事的启发,将民族舞情节化等等。教学内容进行到幼儿舞和幼儿舞创编,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显得太轻松了。因为学生有前边教学创编的基础,教师剩下的就是引导提高学生的视角广度和思维开度。

第三步:为学生创造表演机会,树立自信

篇6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00-02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教育部颁布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现《指南》也在全国各地展开实施,在贯彻实施《指南》中,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在广大的农村幼儿园中,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是深入贯彻实施《指南》的基本保障,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当前农村幼儿教育改革中的首要任务。随着研究视野的扩展,人们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过程、途径等方面都有了逐步深入的认识,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是新世纪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正确认识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因素,积极探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对于推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成长和加速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进程。单就专业化而言,它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认知属于社会学角度的涵义在于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人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这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也即不可替代性程度不断增加。二是教师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人员,其发展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多领域的,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发展。[1]经历认知的不断深刻化,专门职业应具有以下特点: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完善的专业知识与成熟的专业技能、具有高度的专业自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专业人员需经过长期、严格的专业培养与发展。[2]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3]幼儿教师专业化是指幼儿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是幼儿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所要经历的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起点低。

从目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来看,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少,大多数教师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以后才去考的幼儿教师资格证。一部分幼儿教师具有的是小学幼儿教师资格,而在一些民办幼儿园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人员既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也没有保育员资格证,一些“山寨”幼儿园的教师则教师资格都不具有。从幼儿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途径来看,师范教育是幼儿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它是建立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特性之上,师范教育强化了培养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职能,形成幼儿教育专业信念体系和专业精神,建构了幼儿教师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幼儿园从事教育的人员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或者保育员资格证是必须的,然而云南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很大一部分没有幼教资格证,基本教育素质偏低,文化知识水平低下,专业技能技巧缺乏,不能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较高但专业化程度不够。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中师以上学历者占绝大多数,然而“学历达标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十分突出,即普师毕业生较多而正规的幼师生不多。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幼儿教师大多数由小学教师转化而来,在教学岗位上未接受后续的幼师专业课程培训。从根本上说,面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培养尚不充分。对于贫困地区幼儿园而言,师资水平与发达地区农村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容乐观,是贫困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障碍[3]。

(三)农村幼儿教师“幼儿教育教学研究”薄弱。

从全云南省的幼儿教育研究来看,幼儿科研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高校和市州所属的公立幼儿园,农村民办幼儿园基本没有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以丽江市古城区为例,全区在教育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幼儿园一共有22所,公立幼儿园5所,做过或正在做科研课题的只有3所公立幼儿园,从全区的幼儿园来看普遍存在教育目标偏差、幼儿活动组织方法陈旧、教研活动开展不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艰苦,幼儿教师少,幼儿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和条件去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另外民办幼儿园还存在设备设施简陋、图书资料的购置缺乏资金来源,对新的幼儿教育理念的学习不及时,学习过的又不能被幼儿教师们深刻领会,未能和教学实践有效融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脱节现象十分严重。

(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单一。

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途径基本上是在实践中通过模仿、自我探索、自我总结。这样的专业成长途径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1.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单一; 2.重知识传递、轻游戏活动,重教育结果轻活动过程,小学化倾向严重; 3.幼儿教师成长途径单一,成长环境狭窄,模仿的经验显示出明显的封闭性,没有有效地与外界沟通交流。[4]

三、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策探析

现在的农村幼儿园中存在幼儿教师专业素质较差;幼儿发展水平落后,这已经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如何尽快让幼儿教师的专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农村幼儿家长的社会需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规范农村幼儿教师队伍,逐步建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制度。首先,应该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幼儿教师聘用制度,把好幼儿教师的进入幼儿园的“入门关”,各幼儿园应把日制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作为首要条件,其次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逐步清退不合格幼儿教师。实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依法治教,使幼儿教师的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的前提,是依法管理幼儿教师队伍、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手段。其次是落实和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即落实农村幼儿教师的职称评聘提高工资待遇,解决农村在职幼儿教师的医疗和养老保险问题,解决好幼儿教师的生活及养老问题,激发他们的从教积极性。第三教育行政部门要逐步建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制度,促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幼儿教师专业的发展。

(二)建立并逐步健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制度。在幼儿教师的成长中,加强幼儿教师培训,要结合幼儿教师资队伍现状,制定幼儿教师资培训规划,并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继续教育规划,开展形式多样的、符合幼儿教师实际水平的培训活动。例如可以建立以市县一级示范园为核心的基地,以一级示范园的骨干幼儿教师为核心的培训网,充分发挥一级示范园、骨干幼儿教师的示范效应,通过建立培养基地,推广先进经验,更好地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优势开展幼师学历教育。依托地方高校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幼师专业的学历教育也是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在我们云南省除了怒江州和迪庆州外,各地州都有高校,并且都办有学前教育专业。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大都由于资金短缺,幼儿教师工作繁忙,不可能经常组织外出培训,我们可以利用函授、自考等形式,依托地方高校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专业学历教育。这样的专业学历教育具有形式灵活、层次多样的特点,这些学习形式不仅会增强幼儿教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水平,还会起到稳定幼儿教师队伍的作用。

(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专业的发展。1.幼儿园自己组织培训,以园为本,形成专业对话的良好氛围,促进幼儿教师互帮互学以至共同提高。我们云南省在认真贯彻实施《指南》过程中,首先就对一级示范园的园长进行了培训,充分发挥园长的引领作用,开展以“团队”为载体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活动,通过团队活动开展幼儿教师之间的互助,让幼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幼儿教师之间在幼儿园实施活动中的交流合作,集体备课,实现深度研讨,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2.幼儿园的园本研究。主要是幼儿园充分利用社区和幼儿园内的教育资源,围绕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科研项目小组为团队,进行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活动。开展园本研究,能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幼儿教师通过园本研究在学习和研究中经过思考、实施、反思、内化和修正,形成行动研究――实践反思――更新行动的循环过程。园本研究,能够及时被幼儿教师群体所理解、掌握和实施,满足了不同层次专业发展水平的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能够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3.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加强一级示范园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横向联系,帮助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专业的成长,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园际交流,既可以密切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使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之间达到优势互补,扩大和利用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4.成立以中心幼儿园为核心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建设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应立足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按照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标准来统筹全县(市)区、镇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协调各级教育机构和幼儿园。充分利用园内外一切可利用资源,为幼儿教师提供园内、园外合作的机会,为幼儿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指导幼儿教师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多样的、开放的、自主能动的个性化专业发展模式,满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5.建立网络培训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技能。随着知识更新的日益加快,幼儿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应该紧扣时代的脉搏,不断推陈出新,使自身的知识始终处于时代的前沿,良好的网络专业培训有助于幼儿教师知识技能的提高和视野的丰富。6.把幼儿园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形成支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园本文化氛围。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建立一种有机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五)幼儿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方面的提高。美国学者Travers说过:“幼儿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幼儿教师的许多知识和能力是依靠个人经验和对教学的感悟而获得的,特别是在实施《指南》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幼儿教师专业化对于幼儿教师自身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要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首先应加强幼儿教师的自身方面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幼儿教师专业的良性发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多元的,但幼儿教师主动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自我,是幼儿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幼儿教师应确立远大的志向。并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不断的完善自我。幼儿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加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它可增强幼儿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得幼儿教师能够理智地展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最终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目的。当前,幼儿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方面的提高,努力达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为幼儿教师专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明东 褚远辉等主编,教育学 [M] 2007年7月第二版,144页

[2]张淑芳 张熙君 幼儿教师专业化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反思与实践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3

篇7

本文作者:张庆飞工作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

幼儿体育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身心健康的保障,其教学是一门非常特殊的教学,在教学方式和沟通方面具有独特的一面,重视幼儿的体育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对幼儿一生的健康、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要价值。因此,为了保证幼儿体育教育功能的充分展现,幼儿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要有针对性的特殊培养。在人格品质和成长经历上考查幼儿体育教育面临的个体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发育;幼儿体育教师是幼儿良好价值导向的引领者和模仿者,其自身充满自信、自尊的人格魅力,将会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因此,选择培养对象时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度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愉快的情绪和烂漫的童心,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另外,在成长经历上要了解考生的家庭情况,社会成长过程和受教育过程,在心理和心态上要向幼儿靠近。注重专业素养的考察在专业素养方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良好的体育素质和身体柔韧协调是幼儿体育教师所必备的,能够将完整的动作优美的展示在幼儿面前,还要有发展的眼光和强烈的未来意识,要热爱生命、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永保童心;以儿童为本,尊重、理解、接纳每个儿童,创造与儿童生命相适应的教育,做儿童身心发展的促进者。

师德是重要指标首先在教师职业道德上要重点培养,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上高度重视幼儿体育教师的思想觉悟能力,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幼儿学习榜样,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教育幼儿的无形力量。幼儿模仿性很强,他们心灵里非常崇拜老师,对于老师的言行举止不但细微观察,而且时时模仿。培养一名合格的幼儿体育教师应该侧重在仪表庄重、大方,衣着清洁、整齐、朴素,作风和为人正直、活泼、庄重又亲切,成为幼儿尊敬又乐于接近的教师。实践证明,高尚的师德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教师必须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引导学生。课程结构合理优化(1)对幼儿心理学的重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幼儿表现出自私、任性、脾气暴躁、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幼儿园是幼儿心理教育的重要环境,因此,在培养幼儿体育教师时,首先应该结合心理学的特点和幼儿心理的特征重点进行学习,并教会学生自我总结和洞察能力,学会谦让、克服恐惧心理和分享精神。是幼儿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石。(2)艺术与体育的结合,作为一名幼儿体育教师,体育教学上的模式不能按照普通体育课的教学模式进行,结合艺术语言、形态、氛围等来进行体育课的教学是科学有效的,尤其在音乐和舞蹈上的结合,是幼儿体育教学的有力保障。所以,在培养中要着重在音乐、舞蹈、书法等艺术课程上的学习,与体育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进行体育教学,探索培养具有专科学历和艺体特长的幼儿教师的创新模式,以主动适应未来幼儿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3)幼儿体育课程的创新与探索,根据幼儿体育的教学的特殊性,在培养幼儿体育教师的体育课程设置上要与普通体育教育专业有所区别,要针对幼儿的心理、生理、发育等特点开发探索适合幼儿的体育课程,尤其在体育游戏的开发和合理应用,以及适合幼儿的运动项目上要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4)卫生保健课程是必备,《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教学和实践指导性课程,主要培养具有幼儿园保育岗位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幼儿体育教师的培养首先要建立在幼儿保育教师的基础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和科学指导。发展多种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作为新世纪的幼儿体育教师更要具备迅速的协调、应变能力,以及快捷、敏锐的观察力,示范、指导动作与关怀幼儿情感的能力。活动中,体育教师应善于把握时机,因势利导,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获得快乐,取得成功。另外,在自学创新能力上要加强培养,不断掌握体态语表达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能、环境创设技能、教玩具制作技能和游戏创作开发技能等,是幼儿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上要逐步体现。通过教材的选编和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巩固幼儿体育教师的素养。

篇8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217-02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个成长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幼儿阶段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也是激发兴趣,塑造个性的最佳时期。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受教育者一生的发展。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的幼儿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误区,需要我们去分析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便推动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1.幼儿教育的一些误区

1.1 视幼儿为学生,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现在的父母比以往的父母更加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 他们舍得花钱让孩子去上最好的幼儿园,同时也希望得到最好的学前教育。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幼儿园为了让家长满意,也为了幼儿园的生存,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本该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早早地搬到了幼儿园里,开办各种学前班、特长班,过早地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与讲授,比如识字、心算、外语、绘画、舞蹈、乐器演奏等都成了幼儿早期的必修课,幼儿在这些方面方面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或许很令人感到高兴,但是,有不少研究已经证明,过早地对幼儿进行课本知识的灌输,会使孩子在刚进入进入小学阶段时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而后的阶段便会感到后劲不足,渐渐地失去这种培养出来的优势,孩子因此可能会沮丧消沉,失去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1.2 重视简单的模仿,轻视各种能力的培养。爱模仿是幼儿这个年龄段的主要特征,老师和家长都应该给与鼓励,并且创造一定的条件教会孩子模仿。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丰富孩子的认知经验,二是可以让孩子在模仿中学习本领。同时,他们对正确的事物模仿得越多,那么积累的生活经验就越多。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他们也正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因此,模仿成为幼儿教育中各幼儿园普遍采用的活动形式。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模仿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适应了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些特点,但是单纯地进行这种模仿也会给幼儿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这是因为在模仿过程中,儿童始终是被动的被老师遥控的角色,只需照着做就行,时间长了,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一种消极的依赖心理,从而失去自我判断评估的能力。结果是他们一旦失去了模仿的对象,便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难怪一些小学教师就批评说,幼儿园的孩子上小学后,一开始会在语言和计算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可是这种优势到后来便不复存在了,尤其是在独立生活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上更是令人失望。小学教师的这种批评客观上道出了幼儿教育方式的缺陷。

1.3 重视小课堂,忽视大课堂。有不少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幼儿园就是让孩子早一点学知识,使他们在上小学前打好一定的基础。他们每天见到老师问的更多的问题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了什么, 学得怎么样,布置有什么作业等,而不是问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得怎么样。这客观上也迫使老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小课堂幼儿的学习上和家庭作业的布置上。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幼儿一日生活这个大课堂。幼儿一日生活是琐碎而具体的,包括有进餐、午睡、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看似不起眼,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

1.4 关注少数幼儿的发展。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幼儿一日生活以及识字、画画、计算、唱歌等教育活动中,有些教师总是依据个人的偏爱,常常不自觉地去表扬或提问一些她眼中的好孩子,给与他们过多的关心和鼓励,同时也会给与他们更多的机会,却在无意中忽视了其他的孩子的需要,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1.5 重视幼儿的安全,忽视了幼儿的自由。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娇生惯养,视为掌上明珠,无形中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为了保证幼儿安全不出事故,有些老师课后不允许幼儿随意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不允许走出教室,不允许离开座位,甚至不允许说话。在组织户外活动时,一些大型玩具也只能路过看看而绝对是不允许玩的。孩子们是安全了,但是幼儿的户外活动却受到了限制。

2.解决对策

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总则中提出: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开发幼儿的潜能,发展幼儿的智力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因此,要走出幼教的误区,做好幼教工作我们要注意:

2.1 真正转变幼儿教育观念。幼儿教师和家长要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的内涵,学前教育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要明确幼儿教育不是用学会多少字、会算多少题、会弹几首曲子或是训练某种特长来评估的的,不能用课堂教学代替游戏教学,使幼儿过早地背上沉重的学习负担。正如席勒所说的,“幼儿只有在游戏的时侯,才显示出本来的面貌”。意思是说,幼儿只有在游戏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天生的个性,独特的气质、情感、行为,表现出天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幼教工作者,要在幼儿教育中,通过精心设计策划,寓教于乐,即游戏之中,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比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学习人际交往,模仿角色的良好言行;通过参加比赛、做操来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2.2 创设自主性的教学氛围。幼儿教育不仅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教给幼儿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幼儿以后进入小学的的学习、生活培养所需要的能力,为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做好准备。模仿式的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

且效果明显,但它给继续教育会带来什么一些不利影响。因此,在采用模仿方法的同时,要注意营造自主性的教学氛围,变单纯的模仿为帮助儿童自主地分析自身的言行,自主判断自己努力的结果,逐步养成自我总结的思维,去发扬长处,改正短处; 既能保持自信,又能不骄不躁,避免逆反心理的形成。

2.3 合理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可以说幼儿一日生活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密不可分,它是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最大课堂。因此,幼教工作者一定要在思想上充分理解幼儿教育的概念,利用一日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孩子走进生活,从他们的吃、住、穿、行中入手,抓住其中的的每一个教育教学因素,开展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研究表明,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习惯的养成及智力的发展。而这些方面的发展只靠小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2.4 关爱每一个孩子。教师对待幼儿要一视同仁,不能在感情上有亲有疏,人为地把幼儿分成等级。这种平等和感情对一个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谁也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都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幼儿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幼儿教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2.5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我们知道,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自由活动时,即使是在老师的眼皮底下,也不时会出现打人,抢玩具,推搡,碰撞,挖人等意外事件,这是因为幼儿身心发育不全,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养成孩子的友爱、分享、互助、善良等品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3.结语

幼儿教育关系到儿童未来的发展,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儿童创造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既是家长的希望,也是幼儿教师的责任。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除了学习幼教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经验,才能把幼教工作做得更好。

篇9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将“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能力提出,将教师“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作为教师“反思与发展”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作出明确的说明,这对于如何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在近半年与所在农村园的幼儿教师交流讨论、探讨教研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于个人专业发展没有目标和规划,工作存在盲目性,将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简单归于农村幼儿教师待遇水平低显然是不够客观的。综合各方面因素,尤其从教师内因出发,笔者认为,教师不应将视角仅限于按时出勤,而应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边学边思考,学习后将学到的经验与自身教育实践客观比较,在日常工作中转化为自身的教育行为,以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善于反思,勤于反思,是学前教育发展中对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

    寻找差距——在比较中强化横向反思

    孔子曰:“见贤思齐。”意思就是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就要虚心学习,想办法赶上去。在反思过程中,客观地看到他人的优点,才能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开放的教育大环境,给我们教师相互观摩学习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安排下,园际之间的开放交流活动越来越多,教师外派学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学习回园后,与老师交流时,我发现:教师时常觉得其他园教育活动好是因为孩子配合得好,觉得区域活动好是因为区角空间大、玩具丰富……仅从外部找原因,显然不会对自身教育行为的改变有所帮助,外出学习的目的也就难以达到。

    教师为了利用好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妨尝试做到以下“三个一”:开展一节模仿课或参与交流汇报;写一份学习后反思;提一项幼儿园管理建议。带着任务去学习,教师通过边看边思考、边看边分析比较,增强学习的实效。

    教师外出学习回园后,可与园长和业务园长一起交流,观看学习的照片和录像,共同提炼学习观摩中的精髓,在汇报交流或模仿课中与大家具体分享看到的几方面优点。如:美工区结合主题和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提供了哪些操作材料;幼儿是怎样使用这些材料的;老师是怎样指导的;模仿课要展示体现出原组织教师的哪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策略等。针对要介绍的优点,比较出自己在此方面的不足,分析原因和改进调整的措施。

    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本园组织的学习汇报活动。生动直观富有针对性地汇报,以一人带动多人,以点带面,教师要有目的地比较出与优秀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的差异,在一日活动不同环节组织中质量上的差距,并结合本班幼儿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策略。

    反省实践——在总结中强化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行为表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会理性思考,客观分析自身教育实践和行为显得尤为关键。

    如环境创设观摩中,大(二)班的主题墙结合主题《我长大了》,用彩纸在整面墙上拼贴出造型各异的楼房和平房,上面粘贴了第二周“能干的我”中幼儿设计的绘画作品。在评析中教师普遍认为该墙饰体现了艺术性,达到美观的效果,也体现了幼儿的参与。而有些教师则提出了更深入的见解,对墙饰的教育价值进行了讨论:大(二)班创设的这一墙饰是否真正体现了与幼儿的互动?应该怎样让墙饰与主题“我长大了”各活动的开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带着问题,我们先学习专家的理论。对照理论反思,我们认识到:墙饰应该是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成的、随着主题发展不断延伸的,应该具有连续的发展空间和清晰的发展脉络。随着《我长大了》主题的推进,结合教育活动的组织,可包含不同的子栏目。我们讨论整理出该墙饰可随着主题“我在长大”——“独特的我”——“能干的我”的推进和发展,分为“我渐渐长大了”、“我的名字与众不同(我的名片)”、“我是能干的哥哥姐姐”、“我是小小设计师”等子栏目。这样主题墙饰和子栏目可以随着活动的进展而逐渐产生,使墙饰与活动有机地结合,给每个孩子充分参与和展示想法的机会。

    循序渐进地分析,教师对与教育活动有关的主题墙饰的创设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学会从理论寻找依据,对照自身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去反思,逐渐养成质疑自己教育实践的习惯。坚持一段时间后,当就一个个活动展开讨论时,我们已经意识到在教育实践中,无论成功与失败对我们而言都应该是一种收获,即从成功中找准方向,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完善。

    自我剖析——实现反思到行为的转化

    任何能力的提高都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演练提升,反思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农村幼儿园教师个人教育经验有限,参与集体反思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利用好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观摩,将其作为互相学习交流、促进专业化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相互对话中、在观念的交流碰撞中,使自己的反思能力得以提高。

    教师的自我剖析要以转化成教育行为为目的,因此有节奏和教育实践呼应的反思十分必要,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按照“课后思”、“主题思”和“月后思”这三个“节奏点”进行反思。

    “课后思”主要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后的效果分析和反思。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后,可以首先对实际组织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实际达到的效果与教师预想的效果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其次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理念作为反思的依据;再其次分析自身教育行为与幼儿表现的关系,找出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最后提出调整改进的思路和方案。

篇10

一、营造亲密、信赖、和谐的氛围

要形成分享行为,首先应该让幼儿信任对方,关爱对方,必须在幼儿之间、师生之间建立信赖和亲密的感情,这是基础。于是,从幼儿一入园开始,我便有意识地注重培养这一氛围,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们的生活与活动。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和教育情景来帮助他们学会分享。从最简单的游戏《找朋友》中让孩子们从互相陌生到熟悉,让他们感觉到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并且鼓励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增加交往的机会。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故事《孔融让梨》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通过学习故事,让他们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并同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从而体会到学会谦让也是一总快乐。幼儿都喜欢在幼儿园里过生日,每当有幼儿过生日时,我们会把“生日会”办成一个“分享会”,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大家高兴的唱着生日祝福歌,全体幼儿送祝福的话,请“小寿星”简要谈谈成长值得分享的故事,然后“小寿星”为大家分生日蛋糕,这是小朋友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大家分享蛋糕,共同体会着过生日者快乐的心情以及由分享带来的乐趣。

二、在幼儿中树立榜样,进行教育

榜样可以是老师,教师是幼儿的榜样,我们的言行会影响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平时我总以幼儿的朋友身份去接近孩子、欣赏孩子、鼓励孩子,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心声,引导其他孩子去聆听孩子的心声。我经常会听见这样的话语:“你为什么不开心?有事说出来啊”“我来帮助你”……正是与孩子和谐的关系,让更多的幼儿自觉地做出合作与分享的行为,让幼儿体验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因此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信,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老师要做有心人,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

当然,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在同伴中树立有分享行为的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或者说老师对有分享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也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于是,在游戏中,幼儿也会不自觉地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分享行为,当我们引导那些具备分享意识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时,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如在游戏看书时,我们小朋友如果都想看一本书时,教师应引导他们合着一起分享一本书;在家中,如果有两个孩子,但只有一只苹果时,该怎么办?这就需要在大人的引导下,让幼儿明确苹果应两个人一起分享。

三、激励引导,强化分享行为

孩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愉快、自信、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所以,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外部激励。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尽量多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以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四、家园合力,为幼儿创设良好分享行为的环境氛围

影响幼儿分享品质的养成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更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效。家庭环境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要积极地利用这一资源,打破关起门来孤军作战的局面,与家庭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幼儿吸收分享与合作提供多方的信息。父母应让幼儿从小生活在平等的家庭气氛里,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地位,以免形成“自我中心”感。方式上要多与孩子一起玩,陪他做游戏,能如朋友般的交流,能倾听他的声音,分享他的喜怒哀乐。物质上不纵容也不小气,能满足他们的一些合理的要求,让幼儿感觉到父母爱他,给他一个良好的心理预期。父母还要经常给孩子创造分享的实践机会,让孩子的分享行为得以练习。教师也应该利用幼儿园中的一切活动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家长和教师应及时称赞孩子的分享举动,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体验,促使孩子分享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导向上要营造公平的环境,教育幼儿既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知道自己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关系,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同时支持幼儿与同伴分享。效果上要让幼儿能从父母的反应中,看到分享行为的结果,感到分享行为带来的快乐。

记得一首歌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美好的人间。”真的就说明,只有从娃娃抓起,为他们创设一片纯净的天空,给他们营造一个分享与合作的愉悦环境,才能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从而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样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33-01

一、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混沌理论的研究者洛介兹,曾在一次演讲中宣称:“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混沌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引起整个系统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蝴蝶效应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哲学魅力,应用在基础教育阶段,在于家长和老师要把握孩子的初始条件,这里所说的初始条件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上要有足够的重视,因为孩子们也恰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他们的行为习惯会在以后的人生中体现出来。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成为一个人前进道路上的助推剂,反之,不好的行为习惯则会对一个人的成长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二、低年级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小学低年级教育主要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一种大智慧》一书中,林格认为教育就是生长,其本质是人的发展。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已经有幼儿园的上学经历,但是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诸多方面都迥然不同。并且,低年级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学校和家庭都很重视刚入学的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低年级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首先,学校重视低年级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其终极目的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栋梁,传授知识是教育的一个表层途径,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才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一年级的学生面对的是全新的校园生活,这是一个契机,“先入为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老师通过事无巨细的指导,帮助小学生尽快步入小学学习的正规,行为习惯培养上的指导远远大于知识上的传授,即“传道”之后才“授业”。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品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对小学生个性和品行的一种规约,教师的任务就是让自己的学生“和而不同”,在每一个小学生的心中撒播正能量,是当下学校的一种前瞻性教育,学校之所以重视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抓住了培养人才的契机。

其次,家庭重视低年级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被家长寄予厚望。入学之初,家长都很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都希望孩子能尽快适应学校生活,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前教育阶段,大部分家长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对于幼儿园的饮食和作息安排关注较多;升入小学,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特别重视,无论是坐姿、书写还是数学的练习都比较重视。这也是一个养成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家长的重视和引导会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在家庭和学校的合力作用下,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以及行为习惯不是难事,关键就在于坚持和引导方法。

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探索

小学低年级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来培养学生。基于多年的基础教育经验,我总结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以童谣的形式引导刚入学的小学生。为了让刚入学的孩子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初步养成校园生活习惯,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们以童谣的形式制定了八项行为习惯目标。即:“见到老师问声好,轻声慢步不乱跑。上下楼梯靠右走,垃圾纸屑不乱抛。做操站队静又齐,先上厕所后游戏。课间不忘喝点水,水杯放进书包里。”通过学唱儿歌和课间玩拍手唱儿歌,不仅潜移默化,而且在具体的情境下以童谣儿歌的形式提醒,效果很好。先是教师提醒,再到同学提醒,再后来,教师的一个眼神、动作就能让孩子们明白要求,近乎达到了自我提醒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