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8 07:59: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自我分析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70-01
在长期的传统数学解题教学实践活动中,不少教师往往通过布置学生大量练习题来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也就是所谓的“题海战术”中见“真经”。而并没有科学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所解析过的练习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反思与梳理,通过反思与梳理提升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与层次,通过反思与梳理增强对诸多练习模式的深度认识,通过反思与梳理获得较为科学有效的钥匙套路。多年来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反思解题是有效提升数学学习质量与效果,提升数学解题技巧与技能的重要思维策略,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地较为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体系,夯实数学基础与数学解题基本技能。
一、积极引领学生通过自我设问反思数学解题基础
在高中数学解题实践过程中,自我设问是自主探究数学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促使学生加强数学知识体系认识的一种方法,是一种非常有助于厚实数学基础、增强数学解题基本技能的良好思维习惯,可以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探究和深入剖析,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品质与层次,还有助于学生不断总结解题经验和教训。比如,在解题实践过程中,通过自我设问:“这道习题的惯例求解过程是这样的,是否还可以找到更为简便快捷的方法加以解题呢?”、“在解析这道习题过程中,我怎么会出现这种思维定势呢?我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本道习题考察我应掌握哪些数学知识点?”、“本道习题所关联的数学知识涉及到哪些?”……。如此通过自我设问,促使学生学会从更高数学思维层次理解与分析数学知识,有助于促使学生自主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有助于提升他们数据思维品质。
例如,这道习题“一元二次方程x2+kx+2=0有p、q两实根,而且存在(p/q)2+(q/p) 2≤7,试求解实数k的取值范围。”由这道习题可以引领学生学会分析原题进行自我设问:“这道习题考察的关键知识点是什么?”由此将关注点聚焦于“韦达定理”,从而引出“p+q=-k”与“pq=2”两个式子,继而将其代入(p/q)2+(q/p) 2≤7不等式中,等到(k2-4)2≤36,由此获得本题的答案。
二、积极引领学生通过自我总结反思数学解题方法
在高中数学习题解答实践过程中,积极引领学生加强自我总结反思解题基本思维和基本套路,可以非常有效地促使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认知深度,有助于综合总结与梳理出习题解答的多种思维、多种策略和多种方法,有助于巩固传统一般性数学解题技能,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数学解题技能。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习题解答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入一些经典的数学习题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继而给他们讲授多种典型解题方法,然后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总结解题思维规律,获得对应题型解答的技巧,从而总结出一些较为常用的解题方法,比如,归纳法、待定系数法、分析综合法、反证法、配方法等等。并总结出知识迁移思维、数形结合思维、分类讨论思维、函数与方程思维等等诸多经典数学思维。
例如,对于这样一道习题:“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之间的关系满足‘∠A+∠B=2∠C’与‘1/cosA + 1/cosC = /cos B’两等式,试求出cos[(A-C)/2]的值”。对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相关定律进行总结梳理,比如,通过梳理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可以推导出∠C为60度,于是∠B的数值可以由∠A来表示,即引入“换元”思维,得到∠B=120-∠A,接着再联合“1/cosA + 1/cosC = /cos B”等式进行求解,逐步导出cos[(A-C)/2]= /2。
三、积极引领学生加强自我评价反思数学解题技能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以积极的教学方式方法加强教学评价,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同样,对于数学习题解答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加强习题解答的自我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数学与解答数学问题的动力,有助于提升数学学习的精神内涵,从而激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兴趣性与自主性。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数学解题实践教学活动中,在注重引入多元化课堂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应积极引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地。例如,对于某一道习题的解答过程,自我评价对习题的审题是否科学与高效,对习题解答过程所引入的思维方向是否正确,解题的套路是否科学、合理与规范,验证解题的整个过程的正确性来确保最终答案的正确性,等等。由此不断拓宽数学解题中的反思途径,促进探索解题规律能力,不断拓宽数学知识面与数学钥匙技能。
综上,高中数学习题解答离不开反思,离开反思必然导致数学知识学习与数学解题技能难以有效提升,离开了反思便难以有效促进数学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只有加强解题反思,才能促使演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与“融会贯通”,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理解与把握,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增强数学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高一学生刚刚从初中上来,随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教材的变化、课时的变化以及学法的变化,可能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等有些不适应,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让他们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快速地投入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来,就显得尤其重要。
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课程的衔接,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二、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三、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五、重视专题教学
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1―0058―01
高中数学入门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只要学生能积极进入学习状态,能迅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是好方法。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如何在学生刚踏进高中校门就让他们不但喜欢上这门学科,而且在以后的学习经历中能够学得轻松有效,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掌握从初中到高中数学学习上的一些变化
1. 知识的差异。首先,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不大、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面广泛,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延伸。高中数学教材与初中数学教材相比在数学语言的抽象程度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题目、已知和结论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但高中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函数语言等,多研究变量、字母,注重计算、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2. 课时的变化。在初中,数学内容相对较少,题目相对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堂容量较小,进度较慢,对重点、难点内容均有充足的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老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课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堂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点、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会使高一新生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二、做好从初中到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过渡
1. 搞好入学教育。入学教育,能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要首先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目标、过程,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通过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初中数学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面了解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使备课更符合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2. 注意学法变化。在初中,由于大多是本源性、派生性知识。大多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老师已反复训练。因此老师把学生需要自己深刻理解的问题,往往集中表现在耐心的讲解和大量训练中。而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紧,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高中数学学习对学生相应的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其次做好课前预习;再次听课过程要有科学性,要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要认真把握好思维逻辑,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最后还要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
3.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的效益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就是使每一个环节尽量合理化、科学化。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不仅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使学生的层次性在教学目标中有所体现。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有效把握教学内容、不超纲。第二,注意教学目标陈述的准确性。不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而混淆了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变化的区别。凡是要求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当堂完成,并实施当堂检测,保证大面积达标。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⑤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①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⑤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①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2020最新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1开学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高一初始阶段,我注重了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现将我的实际工作反思如下。
一、教材及学法分析
在初中阶段只能经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我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构成必须的看法和观点,构成必须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构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资料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理解;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本事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经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理解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由初中升到高中首先不适应自身主角的转变,教师已经把他们当成高中生对待,然而学生总是表现出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的特征,比如时常犯“小性”,为了很不值得的事情和同学、教师冲突,无法正确理解教师的用意等等。
环境的不适应,升入高中学生大多数所处的学习环境改变很大,学生间由于不熟悉,再到我校的合作学习,这些无疑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适应本事,要求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和氛围,尽快适应学校的课程改革的形式,尽快使学习走向正轨。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构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构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构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到达目标;并在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一样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2)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难点之
一。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触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这个跨度十分大,l+l=2,1-1=0,-2
其次在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上对高中学生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最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三、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理解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明白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进取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学生和教师正在逐步走向合作学习的正轨。
2020最新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2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十分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资料分清段落,证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资料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研究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异常是没有研究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教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头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物理教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十分圆的圆,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时教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譬如我们在“练习使用示波器”的分组实验中,示波器面板上的旋钮很多,在给学生讲解之前,教师自我必须要明白每个旋钮的功用以及它的详细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进取、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我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我之短,扩大自我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构成,使自我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2020最新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3一、教学理念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过去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教师上课很累,学生听得厌烦提不起兴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于学生的感受,逐渐转变课堂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思考本事和创新本事。使教学成为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从根本上改变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的课堂也逐渐感受到了明显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这时我们就应当进取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进取改善,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楞次定律”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资料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经过实验来突破难点,这样学生经过自我的探究找出答案,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实验操作本事。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并且能将抽象资料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对于不一样的课型,采用不一样的设计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经常琢磨课程找到适宜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构成物理概念,一种是在很多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经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仅有进取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习的主体主角。
这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教学反思,还有更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坚持写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我的教学行为。促使自我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物理教师。
2020最新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4高一的物理学习是中学物理学习的转折点。在我高一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其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各次测验考试的成绩低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对学生进行交流、访谈和教育调查时,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许多物理教师也认为这种情景在高一新生中相当普遍。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中存在必须的困难。所以,研究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仅对高一新生渡过这一转折点有很大的帮忙,并且对整个中学物理教育也有必须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一、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通病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本事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经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②理解本事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③综合实验本事差:尤其是实验设计本事有待提高。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⑤表达本事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2、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不够仔细,粗心大意;②公式不明,乱代数据;③表达不清,思维逻辑性差,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④运算本事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二、成因分析
1、与学科特点有关: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缘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故此比较的抽象并且要真正地弄懂学生必须具备必须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然而,高一新生在这一方面相当地欠缺且未把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也有关:
初中没有独立开设物理课,所以高一新生还未构成较好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解题技能。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本事的培养;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景图的习惯和规范还未养成;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始终要引起重视。
3、与新生的适应本事有关:
从初中到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注意到高一新生应对着新的教育环境、教学资料及教学方法,不少学生感觉很不适应,心理波动很大,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一般为一学期乃至一年)。笔者曾对高一新生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对考试成绩满意程度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有80%以上的同学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新生对高中的学习不能完全适应。这种不适应阶段持续的时间越长越严重,对学习的影响就越大。高一新生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适应的现象呢?我认为这种不适应可能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
2020最新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5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所以,课后反思自我的备课与课堂教学,尤其是记录一些有感而发又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的生活实例和有用话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反思的基本形式
1、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我的教学行为。
2、物理课的听评课活动。
听评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经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善,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本事的提升。
第二、反思的基本资料。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景出发,从知识、本事要求2个方面分析、是否到达了课前的预定目标。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比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确定错误的现象;对学生本事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我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本事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事的下降;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齐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到达的质量标准。所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十分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我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到达共识。
2、对有意义的案例的反思,比如记录你在课前没有想到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感而发的一些好句子好比喻。
例如在讲弹力的构成过程中,我想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讲《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线速度和角速度的不一样时引入月地对话等等,这样就能够帮你在以后的讲学中随时加以应用。
3、对训练习题的反思
首先,解题要规范。物理是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解题(异常是计算题)需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终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对高一的新生一开始就要异常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我们教师自我首先要做好表率,异常是课堂解题板书,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再让学生模仿,最终在作业中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就构成习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看似不重要的细节要注意规范自我和学生、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向学生说明这样做的危害,让他们切实的认识到规范解题的重要性,并在认真履行的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养成习惯,经过笔者的实际经验证明,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对习题难易的反思,习题教学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你所选的习题是否适合你所教的学生,是否造成“吃不饱吃不了”的两头难问题。习题是加深对所学感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的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深化知识,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重要途径,是促成知识向本事转化的必经之路。我们的教学思路应当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所以你所选的习题要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当如何选择习题呢?高一高二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十分不利的;其次,习题应当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再次习题应当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当典型,具有必须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当有选择性布置作业,最终,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当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
4、对作业的反思,作业的布置是否做到了分层次,不一样的班级分层,同一班级的分层。
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要有足够的澄清,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景,校正及时。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B-0038-01
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当坚持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环境和因素,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约束与管理
高中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约束与管理,从而促进班级管理自动化水平的全面提升。从现代教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班主任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约束与管理的过程中,要经过计划、实施、检查与总结等阶段,其中计划阶段主要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动员,明确学生自我约束与管理的基本目标,以及各项管理措施的实施流程;实施与检查阶段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与管理工作现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并且引导学生定期进行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的检查与评价,协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进行改进;总结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班主任根据学生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的培养情况,勇于进行管理效果的总结,并且通过民主表决、全班决策等方式,确定新的班级管理要求和目标。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约束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学生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的提升,不但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平等对待全体学生。高中学生多数在15~20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普遍较为敏感,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如果班级管理方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因此,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平等对待全体学生,使他们切实感受到集体的关怀和温暖。
2.正确鼓励和引导学生。高中学生普遍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使得学生的心理负担不断加重,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学生极易产生挫折感。所以,班主任应给学生予正确的鼓励和引导,使得学生增强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对于后进生,班主任应加强与他们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分析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共同寻求提高成绩的途径,从而增强学生对于班主任的信赖感。
三、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
高中学生的意志品质有了较大的提升,其他情感也逐步发展和完善,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日趋成熟。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采取相应的非智力因素管理与调节方式,使得班级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学生在生活、学习、成长中面临的困难,班主任要做深入了解和具体分析,利用班会、课间与个别学生进行谈话,教他们学会调整消极情绪,克服因非智力因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不利影响。
四、充分发挥班、团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形成良好的班风至关重要,而如何充分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则是班主任面临的主要管理问题之一。班、团干部是形成良好班风的骨干与核心力量,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及相关工作时,应注重班、团干部的协助作用,使他们成为辅助班级管理的重要部分。由于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重,很多学生不愿意从事班、团干部的工作,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担心因过多参与班级管理,而影响到自己的成绩。针对此情形,班主任应积极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向学生清楚讲解班、团干部的工作,以及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更多具有管理能力的学生乐于担任班、团干部,这样不但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压力,而且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对于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五、对于班级管理的成效进行多元化评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关键因素在于自我意识。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会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得出结论,搭建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的知识构架,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探索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及精神。学生所谓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的方面有:第一,学生能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第二,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控自我学习的过程;第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我评价及思考最终的学习成果。从而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
(一)以实验为基础,贴近生活,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好奇心
高中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是以大自然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为研究的核心,然而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和认识物体规律的同时,主要是以观测实验为基础,通过假设、分析及证明,最终得到实验的结果,加以总结。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物理知识基本理论。这种教学的模式,恰恰符合高中生好动的性格及好奇的心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启发他们的大脑,逐渐对学生进行指引,让学生体会到新的物理现象和自己所掌握的物理知识之间产生了差异,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去研究,这便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原因。更可况物理学,不同与其他学科,在实际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物理现象,所以物理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这更是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兴趣的重大因素,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强大的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高中生本身觉悟性比较高
随着学生的成长,自我思想也逐渐趋于成熟,自我学习意识也有所改变,因此把高中生与初中生进行比较,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在:第一,从认识事物发展规律上看,高中生的水平明显高于初中生,自我意识也强于初中生,并且高中生在塑造自我个性方面也逐渐趋于成熟。第二,在对物理现象观察过程中,高中生的分析能力及观察能力明显提高,高中生能够自主的制定学习规划,全身投入实验的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并且能够达到自我监督、自我把控的水平。第三,在思维方面,高中生有非常强的空间及逻辑思维能力,有辩证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第四,在实际学习方面,高中生已经摆脱了教师这个拐杖,能够自行设立研究的课题,自己猜想实验结果,自己想法设法解决困难,从而证明自己的猜想,得出结论。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及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并加强学生自主建立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主要策略
(一)充分利用物理教材加强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该以实验演练为基础,最大限度的运动多媒体软件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对物理教材完全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在有足够时间对物理教材中的内容充分研究、自主思索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集思广益,最终实现学生自主找到解决问题关键,认识其中规律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自己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及思路。
(二)指导学生自主实验,增强学生物理自主学习的能力
物理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对物理学的学习是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要想探究及证明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基本的措施就是通过实验,因而通过对实验的仔细观察,是充分的理解及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学习能力,根本途径在于具有夯实的物理实验技能、很强的实验观测能力及坚强的毅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的思维
通常情况下,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自由学习,不是说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与教师毫无关系。不管学生思想再怎么成熟,都应该建立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学习。首先教师应该把教材所讲的内容进行梳理,与此同时,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再结合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其次教师依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准确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找准最佳时机,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教师要特别注意,在总结时,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逐渐培养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的思维。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动力。
(四)注重课后练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时,只利用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加强练习,若练习的题目只单纯布置书本上的题目,不但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而且严重的限制了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扼杀了学生自我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应该在以课本为基础的条件下,进行知识的扩展及延伸,把封闭性的练习题变换成探究性、开放性的题目。除此之外,在课后练习中,还可以加入实验操作或实验调查报告等元素,丰富课后练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及兴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及理解学生,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学习的传授方式,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建立物理知识的架构。同时学生也应该改变自我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自主思考,提高自己创新思维能力,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初高中的各项衔接工作都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状态的衔接。得当的心理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对新入学高一学生的主要负面心理进行分析:
挫折心理:学生考人一般的高中学校后自卑心理特别强,家长叹息,亲戚遗憾,他们的挫折心理不断递增,容易对高中生活产生抵触情绪。
自卑心理:一部分学生完全是侥幸考人高中或者是通过其他途径进来的,他们心理压力特别大。
求助心理:不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但现在一切都得靠自己,少数学生特别念家,情绪较低落。
心理不稳定:承受力小,考虑问题不够成熟,经常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烦恼,甚至闹得不可开交。影响学习。
针对上述心理现象,要有效地进行心理教育。
(一)为了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必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阅读学生的档案,既要看学生的入学成绩,又要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是否有特跃,总之,不能片面地只看学生入学成绩。
(二)不失时机地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帮助他们过好“三关”。
近几年来。我们注意抓好高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校史校情、校规校风,特别注重帮学生过好“三关”,即生活关、学习关、角色转换关。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克服自卑、过敏倾向。
怎么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负担,走向成功呢?这就要求教师应努力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培养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学校不能只有升学率。
二、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初高中衔接我们要耐心地、细致地、持久地工作:
(一)继续实行正面教育。我们可以对高一年级学生采用晨会、班会、师生交谈、周记、家访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正面教育与引导。通过正面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使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思想格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二)让学生认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感受时代的脉搏,耳闻目睹,亲临实践,再通过理性的思考,才能在思想上、心理上真正成熟起来。
(三)继续开展“五爱”活动,将爱的教育贯穿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养成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爱祖国的良好素质,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奉献一切。
三、注重初高中衔接阶段学法和教法的探索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为此,我们结合高一实际,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全面提高高一教学质量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关于初高中成绩分化的原因分析
1,环境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
2,教材的变化。高中内容抽象,多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3,课时的变化。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程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正是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
4,学法的变化。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手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学法、教法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教材的因素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2.教法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较充足。因而课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但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课时少,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倾向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3.学生自身的因素
①心理方面:高一学生一般是16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时期,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②学法方面:许多学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对策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街接打好基础
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
①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已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课标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当下,我市正全力推进“高效课堂”,对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教学中能否形成各种学科能力是衡量各科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当前学术界提出的学科教育改革面临的各种新问题,都是围绕着学科能力这个中心议题而展开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结构、发展和影响因素的特点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能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我监控能力的结构,特别是能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我监控过程的机制;从实践上,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指导中学物理教学,培养中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创造能力,真正提高中学生的物理素质和科学素养。
二、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结构
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是在物理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参照已有的自我监控结构的研究,我们认为包括以下方面:(1)计划,即在面临物理学习任务之初,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规划学习进程,对可能的学习结果做出细致的估计;(2)管理,即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的利用等随时保持自觉的反省,对整个学习过程“心中有数”,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干;(3)检验,即用确当的方法检查当前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对学习过程保持良好的批判性,分析所用学习方法的合理性,分析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及下一步应做的事情;(4)调节,即根据检验的结果,在学习错误中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学习进程,采用新的学习方法;(5)评价,即在物理学习结束后,能够客观地看待学习结果,有一个科学的物理学习评价标准,能够准确地评估自己的成绩。
三、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对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通过研究能够更好地指导物理教学和物理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2.研究方法
①被试选择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研究随机抽取了高邮中学两个年级的班级:高一(8)班、高二(14)班。其中高一(8)班有学生58人,高二(14)班有学生42人,共100名学生。
②研究工具:《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调查问卷》
③研究程序
本研究程序是:(1)确定问卷;(2)实测:所有班级集中进行测试;(3)数据收集与管理:采用Excel2003数据管理;(4)数据分析:采用视窗版SPSS获得问卷相关数据。
3.结果与分析
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调查统计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五个方面都无显著性差异。从得分看,随着年级的提升,学生自我监控的各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除检验外,其他四个方面得分都提高了,说明在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监控意识有所下降,但检验得分降低了近0.2分,说明学生在检验这方面有所提高;调节的平均分明显小于各环节的平均分,我们认为,正因为高中生已逐渐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物理学习活动过程,所以他们能够比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更客观地反映自己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情况。从总体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很少自觉地、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检验,较少考虑对自己的物理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解题时以得到一个答案、获得一个解题方法为满足,较少反思学习过程、总结解题经验和教训。
上述结果显示,要提高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过程,增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评价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检验和评价技能,使他们养成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学习习惯,能够自觉地在解题后总结解题的关键和成败得失,培养对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抽象概括能力、将问题进行推广引申的能力等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四、培养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几点建议
1.归纳和整理知识
在整章或整册知识学习完毕后,带领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按知识的逻辑结构顺序进行罗列和组织,便于学生复习并掌握该章或该册的所有重要知识。在章末复习时,可以采用知识归纳图的方法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联系和比较,便于学生掌握本章的重点知识和公式,对这类陈述性知识加以深化记忆、理解和掌握。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掌握和积累物理学习任务方面的元认识知识,调动学生对物理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构建知识网络
在复习阶段,可将所有关联密切的知识用概念网络图示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认清某一部分相关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特征,起到统揽全局的作用。如将机械运动相关的知识进行概念图式的脉络总结,如下图所示:
3.注重物理程序性知识的课堂教学
知识是解题的基础,然而要从本质上提高物理解题能力,仅靠累积陈述性知识量是远远不够的。拥有较高水平的物理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离不开程序性知识在物理解题中所起的调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单单要求学生记忆物理陈述性知识,更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定理、公式的建立方法和使用条件,加强对物理知识的内涵、外延及联系的教学,从而建构良好的认知策略。
4.帮助学生积累高中物理解题方法
在高中教学阶段,不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并不感觉到困难,但在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或回答问题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对基础知识没有理解,另一方面更主要原因往往是缺乏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必须像在概念、规律教学中重视教给学生知识一样,注意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教给学生解题方法,才能使学生做好应用知识的必要准备,培养学生独立的解题能力方有坚实的基础。
5.向学生传授自我监控策略知识
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策略能力不是学生所固有的,要使学生掌握策略,必须使其了解所教的策略是什么,何时运用该策略是有效的,以及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等。在高中生物理解题中自我监控策略训练开始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传授有关自我监控策略的知识,其内容应包括:教师要向学生解释自我监控策略的含义,即什么是自我监控,自我监控策略的关键点和已知特征是什么。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在物理解题中实施自我监控策略的目的和作用,即为什么进行该策略学习和培养。教师要向学生指出自我监控策略使用的条件,即何时何地运用该策略。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方法,即如何在物理解题中实施自我监控。培养该策略能力都有哪些训练方法。教师要向学生阐述自我监控策略效果的评估方法,即怎样评估该策略运用得成功与否。针对策略使用效果不佳的状况有什么改进建议或补救措施。
6.训练学生物理解题自我监控思维
(1)出声思维法
出声思维是伴随学生思维过程而出现的一种言语活动,相关研究者证实出声思维法能调动学生正确实施并运用自我监控策略,从而提高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出声思维”训练,就是把思考的全部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将思维的监控过程外显化。
(2)自我提问法
自我提问法作为物理解题中自我监控策略培养的常用方法,指的是提供给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实施自我监察、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的一系列问题清单,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自我提问,并根据所提问题启发解题思路,促进学生自我反省,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它提出的理论依据是美国教育家波利亚的启发式自我提问解题表,通过对照解题表内容检查自己完成清单上所提问题的情况,实际上是实现对解题过程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调节与控制。在适当的物理知识背景下,进行自我提问式思维策略训练和使用该策略的自我监控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且在性质相近的数学、化学学科中有一定的迁移。这种方式能有效发展学生的物理解题自我监控能力,促进自我监控能力内化,同时这样的训练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我有效感。自我提问法对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有如下帮助:确定解题目标;分辨问题的重要部分,构建自我提问单对高中生物理解题过程中自我监控能力进行培养。
五、结论
从物理学习过程来看,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结构有计划、检验、调节、管理和评价等五方面因素组成;在正常教学条件下,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呈年龄阶段性,但就我国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状况来说,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检验”这一核心因素在整个中学阶段没有显著发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有建立并强化目标意识、掌握物理学习策略、形成健康心理是培养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过程的自我检验意识和技能是培养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章建跃.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