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会计实训调查报告

会计实训调查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16 08:07: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会计实训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会计实训调查报告

篇1

二、实施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近年来,学院在已有的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基础上,又先后建设了ERP沙盘实验室、审计实验室和会计开放实验室,先后配备了用友、金蝶、网中网等财务教学软件。在会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受现有实验资料的限制,学院成立专门团队收集不同行业的全真会计资料(包括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外贸企业、房地产企业、小企业等),形成了一整套多行业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全真会计实验资料,有效保障了轮岗开放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此同时,学院加大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先后与2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学生校外实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此外,学院还成立了专业建设校外专家委员会,聘请知名企业财务总监、事业单位会计主管、金融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专家前来参与,共同探讨社会各界对会计应用型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探索有利于会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和方法。

(三)优化师资队伍一方面,学院通过积极选送教师参加财政部门的有关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联合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横向的项目开发与课题研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执业资证书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院积极聘请来自校外的财务总监、会计主管、财务经理、注册会计师等实践经验丰富且业务素质高的专业财会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除担任具体校外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还积极邀请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案例开发、实践教学资料收集、实践教材编写等工作,为我院的实践教学提供了非常有益的补充。

(四)强调“多证书”培养“多证书培养”是指学院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种能力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如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能力等级证书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职称证、理财规划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我院毕业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获取率接近100%,会计职称证书、理财规划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接近20%。

(五)积极开展并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多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各类技能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积极作用,学院每年组织的“会计技能大赛”“、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和“创业设计大赛”等比赛,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激发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的各项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1-2014年,我院学生多次荣获“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企业沙盘模拟大赛辽宁赛区团体第一名和全国总决赛二、三等奖。

篇2

省电大于2009年对电大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进行了修订,并出台了新的教育实施方案,我市电大也对《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手册》作出了相应的修改、补充和调整。现将相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写作要求的变化

<一>本科:所有论文和实践报告均要求用A4纸打印,论文为三稿(初稿、修改稿和定稿),实践报告为二稿,电子版见山东电大在线或滨州电大在线。

1.法学专业:内容包括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为百分制。

2.汉语言文学(师范):

内容包括教学实习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教学实习又包括实习方案、教案和3000字以上的实习报告。教学实习的方案、教案和实习报告均可一次打印成型,具体要求见“实施方案”,教学实习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实习报告的打印参考实践报告的相关内容要求;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3.教育管理: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教育管理实践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实践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制。毕业论文不再要开题报告,成绩为百分制。注意不要把教育管理实践报告写成调查报告,另外,论文选题不能选学科教学,要紧扣教育管理内容。

4.小学教育: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社会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5.行政管理: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社会调查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6.英语教育专业:内容为教学实践设计。整个教学实践设计研究项目必须经过简短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和撰写4000字以上的鉴定报告几个阶段。

具体过程包括:项目启动、问题分析及方案设计、学生实施方案阶段、数据分析讨论、研究报告撰写过程。 要求:①每一步骤都要有书面材料;②要有4次教学研究记录或教学日记;③要有原始问卷或座谈的录音等。

研究报告一律打印,格式统一。详见省电大的《教学实施方案》。作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7.工商管理:内容为模拟实验和7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模拟实验要求附500字的模拟实验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论文的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8.会计学:内容为模拟实验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模拟实验要求详见省电大《教学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9.经济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0.金融学: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社会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内容为毕业设计。要求毕业设计有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论文书写规范、文字流畅、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论文正文前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附参考文献;论文要求打印,统一格式,统一封面,装订成册,详细要求见省电大新《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2.数学与应用教学:内容包括教育实习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对于正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学生要求:①提交所在学校对其教学工作情况的考核意见(有获奖证书者附上复印件,加盖印章)②提交两学时的中学教学教案,可以打印。③提交一份个人从教经历和体会(不少于3000字的打印稿)④由电大分校根据以上材料评定其实习成绩。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 1

及格、不及格四级。

13.土木工程本科: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四部分。

课程设计要求从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建筑监理5门课程中任选一门,时间为3周,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生产实习时间3周,要求写出实习日记,成绩为及格、不及格二级。毕业实习2周以上,要求写出毕业实习报告,成绩为及格、不及格二级。毕业设计不少于8周,要求写出5000字以上的毕业设计报告,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二>专科:所有论文和实践报告均要求用A4纸打印,论文和实践报告均为二稿,电子版见山东电大在线或滨州电大在线。

1.汉语言: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2.法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3.教育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4.行政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5.小学教育: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6.工商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4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7.会计学: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4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8.金融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9.护理学:内容为毕业实习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实习内容主要有护理学原理、内科护理、重症监护、外科护理、手术室护理、急诊护理等六项,成绩为百分制,毕业论文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详细要求见省电大新《教学实施方案》。

10.旅游酒店管理:内容包括模拟训练和毕业论文两部分。

模拟训练要求有活动资料和照片,并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实践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要求5000-7000字,具体要求见省电大新《教学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11.计算机信息管理:内容包括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企业资源规划(ERP)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三项。前两项内容成绩均为百分制,第三项内容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2.建筑施工:内容包括建筑结构实训、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测量实习和毕业实践四部分。建筑实训2周,主要根据5次习题作业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可根据平时学习态度、实习进度等情况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测量实习不少于2周,成绩可按及格、不及格二级评定;毕业实践活动结束,要求提交:实习单位鉴定、实践日记、实践报告(技术论文),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

以上专业的社会实践,除护理学和计算机为百分制外,调查报告等成绩均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论文成绩除护理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计算机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外,其他成绩均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

二、打印装订要求

篇3

(1)将教师所提供的成本会计项目,在手工会计操作过程中完成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实践过程,从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通过不断发现和解决成本会计相关问题,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2)要把成本会计实训中所用到的成本会计项目,利用财务软件进行操作,实现电算化操作。成本会计项目的选择,应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会计项目教学法的特点进行综合选定,主要考虑从会计事务所中获取,要遵循针对性和实用性、典型性和综合性原则,使学生达到真实的业务操作。同时,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社会调查要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会计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授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不管是成本会计的流程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又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

二、提高会计实践训练要求和力度

成本会计作为一门业务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和技能,始终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特别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相关专业的教学,要加强成本会计课程业务实践环境的建设,满足各项业务训练的需求,强化实训教学和模拟操作教学过程,通过适当增加实训教学课时量,通过校本化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建设,达到既注重会计上岗前的培训,也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三、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拓宽教育教学的办学思路

拓宽教育教学的办学思路,扩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途径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和一些规范的会计培训机构合作。通过统筹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训基地,做好项目规划,施行成本会计初、中、高级业务培训。中职学生的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面向社会招生。

(2)和一些规范的大中型生产型企业合作。通过学校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工作实际,进行专业综合调研,掌握生产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及时了解成本会计在实际操作中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以更好地组织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另外,教师可将搜集到的资料编写成项目手册,推广项目教学;或以一个企业全套成本会计核算业务为项目实例,编写系统的项目实训教材。

(3)学校可定期聘请企业中的能工巧匠,组织进行专家讲座和实训教学实践指导,或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工作需求信息,以利于专业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选择。

篇4

高职教育应该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人才,即这类人才具有完成职业岗位工作速度快、质量高的能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学校的毕业生还不具备这种职业能力,造成了人才市场上毕业生供应与用人单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矛盾揭示着职业岗位对毕业生需求的压力,迫切需要高职学校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视角改革专业课程,对其内容进行战略性重构,以强化高职学生的财会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

笔者就此谈一谈对财会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些构想。

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课程改革

在课程设计上,要从分析实际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结果入手,寻找知识点和专业技能,凸显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财会专业课程改革,即将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细分为具体职业岗位的知识点和职业岗位专业技能,以此开发出与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相联系的专业课程。在这种以任务驱动为先导的课程改革方式下,不再单纯强调专业理论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对专业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的原则,裁减与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无关的、不必要的理论阐述,多讲是什么和怎么做,少讲为什么;使教学目标更明确;学生学习任务清晰;专业课程的知识结构更合理,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职业能力。

二、开发专业模块化校本课程

由于各高职学校的生源素质不同,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高职学校可在实地调查研究和对劳动力市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结合高职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采取多主体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学校和教师一厢情愿地单边行动来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深入开发利用各种形态的课程资源,服务于课程的实施。要防止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被“边缘化”,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果。具体做法是根据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具备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将不同专业课程按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分类、筛选、取舍,剔除专业学科化课程之间的重复。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首先,针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财会专业入门教育,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实地感受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财会工作在整个企业中的地位;组织学生观看企业内部工作组织情况介绍的资料片;由学校专业教师来介绍每个专业具体情况及专业发展要求与职业前景;请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来为学生介绍该专业的具体情况,使学生进校后能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概况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具体专业模块课程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铺垫,对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有很大帮助,这比不开设专业入门教育要好许多倍。

其次,教师要从职业需求而不是从教材出发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到社会上作调查,了解企业实际的筹资主要渠道和筹资方式,以及不同筹资方式下的筹资成本的情况,然后可让学生写出有关筹资方面的调查报告。最后,师生共同评价有关筹资调查报告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的方法。

整个教学环节不再仅依赖枯燥的教材知识,而是结合实际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把学习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让他们学会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并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为实现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和技能训练,学校需创设实际工作环境,建立模拟会计室,采用手工、电算化并用的方式训练学生记账、算账、报账方面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建立现代化的证券模拟实训室、沙盘操作实训室等,并购入相关的专业教学软件系统相配套,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在专业模块化课程的结构比例上,实践课教学的学时应达总学时的30%左右。在完成某一专业模块(如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教学的基础上先进行单项实训。在完成多个专业模块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多项实训。在完成各专业模块课程教学后再进行综合实训,如完成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模块课程后可进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在完成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模块课程后,可进行ERP财务软件的操作训练、沙盘操练等。在学生临毕业的最后一年,再到实习企业去顶岗实习。此外,学校还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键盘输入、珠算、点钞与验钞、会计数字的书写等方面也应进行专门强化训练;根据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还应对与完成职业工作任务相关的其他技能,如现代办公设备(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的简单维修等技能也应进行专门训练,以此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建设,增强其就业竞争优势,凸显高职教育的优势。

五、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除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专业教学需要,参加会计师、经济师、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为成为双师型教师做好准备。但仅做到这一点还远不够,因为仅具有专业技术职称或专业技术资格,或是只掌握了专业技术理论,还不能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必须深入到企业,参加具体的专业实践,掌握专业新内容,学习新的业务,了解职业新动态,收集专业信息,整理相关资料,形成有价值的教学管理文件,并为课程的教学服务。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实现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的整合,并能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财会专业课程的改革,应以财会职业需求为依托,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积极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这不仅关系到高职学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岗位的竞争能力,而且也直接影响着高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此,高职学校如何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对财会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仍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主题。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

篇5

一、应用写作与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教学氛围就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的一种气氛和情境。

应用写作是一门基础技能课,主要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运用及写作。但它也是一门人文课,不仅是信息载体,而且是思想载体、情感载体。因此,应用写作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课程被师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能够冲击学生心灵,能够刺激学生情感,就需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开放、互动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来完成整个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二、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形成的因素

教师都希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在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却受着这样那样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能如愿。而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课时安排与课程体系之间的矛盾。

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而应用写作课程体系又比较复杂,在实践中与有限课时之间的矛盾也就凸现出来。

(二)传统意义“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与现代关注生命发展的教育理念的矛盾。

传统的意识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缺乏对生命发展的关注,相对忽视了人文修养的培养。而现代教育理念是在教学上要做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

(三)对教学主体认识的偏差。

传统师生关系往往出现整个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整个课堂只有教师的教,而缺乏学生学的过程、师生互动的体现。教学过程成为单一的、呆板的模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受到影响。

(四)与专业教学的脱节。

应用写作作为公共基础课是为专业服务的,但由于其教师基本都是从中文专业毕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大多没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践工作经验,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容易与专业脱节,与实践脱节。

这些矛盾、偏差和脱节,使应用写作教学课堂较为沉闷,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影响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

三、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特点及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应用写作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写作常用应用文体的方法,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科研中的写作需要。但它还是技能课和人文课,除了教授学生文种知识,还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写作技能,在文种的选择上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并且在技能中体现出学生的文化、文采、才能。根据应用写作教学本身的特点,对课堂教学可以提出以下要求:

1.明确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职业人”。

2.要求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应当是课堂的设计者、主持人、合作者。

3.需要学生的体验参与:学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主体的参与活动。

4.依赖情境的设计指导:为师生的互创活动提供良好的情境。

四、如何营造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理想的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物质氛围和心理情感氛围的有机统一。在现有的环境的制约下,营造一种情绪,营造一种心境,使智慧生成,使情境生成。那么如何营造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紧密围绕“职业人”的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作为基础课的应用写作的人才培养方向。作为职业人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写作应该为专业建设服务。

1.通过例文的选择来营造学生的课堂氛围。不同专业在选择例文的时候可根据本专业或尽量与专业相近的材料,这样使得课堂气氛更活跃,通常情况下,学生了解专业信息的兴趣也更大。例如,行政文书中《关于印发〈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总会计师”是行政职务或是技术职称的请示》、《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这些题目的范文,可以在不同的专业使用。运用和学生专业接近的例文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认真阅读例文,并在潜移默化中收集了更多的信息,培养他们的职业观念。

2.紧密结合专业展开文种的运用。在讲授调查报告时,可以紧密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调查报告中调查的对象、内容等都可以联系专业,如经贸系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商品类的市场调查;农学系和畜牧系学生可以深入农村基层进行一些农畜产品的销售、牲畜喂养和常见疾病的防治等方面的调查;电子、机电、土建系学生同样可以做相关的调查。既锻炼他们的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多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市场情况,丰富知识,积累实践经验。

(二)构建师生平等关系,凸显学生话语权。

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设计者、组织者,与学生有着共同体验的合作者,教师更似主持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而主体只能是学生,没有学生主体,教学活动既无存在的意义,也不可能显示存在的目的。所以,师生关系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但是师生之间还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例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尊重爱戴教师的人伦关系;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个往和审美关照关系。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前提。师生之间只有通过平等对话,才能使关系更融洽。

对话的关键过程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堂课的导入新课环节,可以注意启发学生兴趣,也可以通过课前轻松愉快的谈话,融洽二者关系。在教学中应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带动学生思考,实现师生平等对话。这种对话,可以以多种方式:提问式、讨论式或者演讲式进行。这样,整个教学氛围就很轻松很融洽,看似很自由的谈话,但很多问题和重点也在彼此的对话中更加明了。

(三)创设情境,倾情营造写作的实践氛围。

应用写作多安排在大学低年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实践经验,对应用文的使用环境相当陌生。因此,在进行写作程式教学之前,讲授必要的背景知识,在假想的场景中展开教学活动,成为必要的一步。

1.介绍写作运用的背景。如行政文书,对于行文规则的学习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要将机关单位中错综复杂的结构关系讲述清楚,比如政府机关与党委、人大等机关系统的关系,机关系统与事业、企业系统的关系及各自的内部结构关系等,教师应结合身边的实际,让学生对机关中隶属关系及非隶属关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有关的行文规则有实质性的理解,否则学生听起来会比较空洞。

2.假定写作场景。在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凸现教师“引导者”的身份。我认为,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假定的写作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这一场景氛围中。例如:合同书的教学,可以假设买卖合同的场景,让学生处于买卖双方的模拟情景来一步步解决合同写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如合同内容应当考虑的因素,双方协议的内容如何考虑周到,合同形式上各要素顺序的安排,语言的准确表达等。又如:会议通知的写作则可以从受文者的角度去模拟。假设自己是受文方,需要获知关于会议的什么情况,来反推自己该如何向与会者通知具体事项。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在课堂上就如同一个主持人,贯穿在整个活动中,成为组织者;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学生引导和启发,又似不可或缺的引导者。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写作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在授课中将图形、声音、文字、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牵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则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在写作训练中能够根据题材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体来渲染气氛,活跃思维,题材在创设的情景下会更直观、生动,学生在美妙的写作景象中,文章自然写得顺畅。

教师围绕学生关心的话题,结合实际,通过多媒体设置一种情境,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多个文种的写作。如,一副招聘过程的图景,有用人单位、有求职者。选择一组学生代表画面上的用人单位写出招聘广告,其他同学作为求职者拿着求职信前来应聘,同时用人单位选中一些同学要求他们写一份工作计划书或者市场调查报告等。通过这样一个逼真的情境,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对广告文、求职信、工作计划和调查报告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合同书、招投标书等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设置相关的场景。这样,原本枯燥呆板的应用文写作变得新颖有趣了。

(五)构建师生网络平台,倾心营造教学实训氛围。

除了课堂氛围的倾情营造,应用写作作为技能课,还需要营造课外实训氛围。如前面所提到的,调查报告的讲授,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亲身实践、调查,在这过程中认真思考,分析问题,最终形成调查报告,这就是课外实训氛围。它将学生直接置于完全真实的场景,模拟与真实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使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经过初步探索,学生的课后训练与批改、讲评等内容,可以构建一个师生网络平台促进交流。即学生在网上交作业,教师在网上批改作业,双方可通过电子邮件等媒介进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虽然这种网络平台的构建也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但是,对于这样的方式,还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

以上是对高职高专普遍开设的应用写作课堂氛围建设的简单思考和初步探索。作为逐步走向大众化,走向专业化的应用写作课程,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课程氛围的营造也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李伯黍等.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篇6

会计电算化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只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论进行教学,这明显是不够的,还应当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操作能力教学,让学生对具体的会计核算的过程以及方法进行充分的掌握。特别是在当前处理信息的技术相对先进的状况下,要求熟练的使用和操作会计核算的软件,同时运用商业版以及演示版的会计软件,模拟处理单位的经济业务,重点处理报表和财务的子系统。所以,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安排课程的时候,不仅考虑到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要考虑到会计电算化方面实践技能的掌握,更要让学生对经济业务方面的技能进行充分的掌握,对学生在经济业务方面的会计技能进行培养。

2强化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方法

2.1对教学计划进行改革,改善实践教学

从课时的角度来说,把这个学科的整体课时分为两个部分:实训和理论,理论部分的课时可以学习技能与理论知识,实训部分的课时可以系统的训练专业技能。增加实训课时,不是增加课程中的整体课时,是调整内部,对理论课时进行缩减,才可以增加实践方面的课时,但是缩减理论课时应当先合理规划教学材料。然后对实习课程进行综合性的设置。主要有综合模拟方面的实习以及社会实践方面的实习,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对社会进行了解。关于社会见习和社会调查,应当每一学年至少安排一周的时间,第三学年的下学期对综合性的模拟实行进行安排,另外,在毕业之前应安排社会性的实践,时间在六周左右为宜。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改善,将实践课程的时间落到实处。

2.2强化建设教师队伍,重视提升老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会计电算化这门学科是属于应用型的,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老师不仅要有丰富和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首先,老师应当对实训课和实验课进行认真的准备,自身能够对软件进行熟练地操作,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学生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地进行恢复,提升实训课和实验课的成效;其次,会计电算化的老师应当接受软件公司的定期培训以及专业的进修。会计软件的开发在迅猛的发展,但是电算化方面的教学出现了滞后的现象,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老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出现老化的情况,知识没有进行定期更新,实践性能力自然不是很强。因此专业老师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对企业中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软件使用情况进行了解,例如:财务人员在具体的操作中会出现怎样的问题,企业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障碍,只有这样才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指导。

2.3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强化社会调查方面的活动以及案例教学

对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有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就业的可能性。社会调查方面的活动以及案例教学是实践教学当中的主要部分。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案例教学,就是老师按照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的、内容、重点以及难点对案例进行编制,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讨论,老师的工作就是总结、提示、引导,最后再让学生凭借所学知识以及对案例的一些认识写出相关的报告。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的社会调查并不是那种可有可无的活动,调查报告可以考察并改进学生的课程教学方案,需要把社会调查当做是教学中主要的环节,调查的内容可以由老师按照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上的安排,由学生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

3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会有大量的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电算化工作中的基础性技能就是实践技能,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能,这就需要对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进行改善。因此,探索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是长期性的一项任务,大家应当一起为此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代忠宏.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浅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05):153-154.

篇7

现在高职会计实践主要从两方面开展教育。其一为校内实训,其主要包括了课堂实训、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术实训、专业综合实训这几个方面;其二为校外实训,其主要包括了社会调查、暑假认知实践、毕业顶岗实习等形式。高职通过这两种教育形式的结合,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更加真实透彻的了解会计的本质,让学生真的做到学以致用。

2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考核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当今社会需要综合性的人才,卷面成绩高并不能代表其他的综合能力。我们的考试形式仍然停留在传统形式上,而这些考试方法也体现不出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所需要的能力。所以当期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培养和考核这些隐形的能力。

2.2考核评价方法比较单一

一次终结性考试是现在会计专业学生通常采用的评价标准。这种考试以分数为考核标准,不能全面体现一个学生应有的职业水平和素养,且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不利于学生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素养。容易致使实践教学考核形式化。

2.3考核评价给分较为随意

由于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便是让学生拥有实操能力,但是多数高职没有对接的教育基地或是实习单位,所以一般都是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这样问题便出现了,很多实习单位对于实习生不会安排具体的工作内容,而只是让实习生打打下手,故实习期间学生接触不到会计岗位,但实习单位仍然开具优秀的实习成绩,校内指导老师对这一情况也是有所了解,以至于最后的实习成绩是指导老师根据感觉给分。

2.4考核评价时间相对滞后

会计实践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会计实践教学是以实践报告作为考核依据,这就使得考核出现了滞后,无法及时的对实践中的问题给予反馈和互动,学生对于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答及信息更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不到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

3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3.1改革考核评价内容,加大对技能的考核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考核评价内容不够全面的问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重视对会计技能的教学,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入实践性教育,另外在考核时考核成绩可与职业资格考试挂钩,在学生毕业之前,让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办公软件等资格证书,规定这些证书与毕业证相关,让学生持证毕业。

3.2设计多元化考核方式,突出会计职业胜任能力

根据实践项目不同的特点去设计灵活的考核形式,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采取课堂记录、卷面考核、调查报告、项目设计、知识竞赛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自我提升的欲望。评定成绩的时间也应设置灵活,将以学期、学年为准的设置成以实际学习中包含职业技能内容为准;把原来的阶段考核变为过程考核,做到全程化实践教学。

3.3改变教师单一评价,延伸评价主体

在评价学生成绩的过程中,应该让同一实训小组中的同学、授课的教师、实践指导过程中的老师参与进来,这样能够比较全方位的考察学生所掌握的职业技能。当然,考核还是以实训教师为主,其他人员的评价为辅。此外,还应当让参加考核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有助于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改正,有助于使学生在不断的自我总结中提升自己的职业胜任能力。

3.4拓宽评价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篇8

一、职技高师院校会计实验教学现状

1.实践课程比例较小,和普通高等院校的相比职业性特色不鲜明

重视实践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一般高等院校的主要区别。从几所目前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这一特点并不明显。普通高等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重约为10%,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实践、财务会计实训、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略高,但一般不超过15%,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实践、课程实训、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等。可以说和一般高等院校相比较,实践环节学分比例稍高,内容较多一些,但总体来看,差别并不明显,特色并不鲜明。

2.缺乏创新性实验,未能和一般高职高专的会计实验课程相区别

除强调动手能力外,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高职高专学校的重要区别。目前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会计实践侧重于技能训练,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创新性实验少,未能体现和一般高职高专学校的会计实验课程的区别。

3.实践课程内容单一,未能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实验课程的衔接

职业中学希望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培养的毕业生能迅速上岗,但一些职中开设的技能型基础实训,如:出纳岗位实训、点钞技能、珠算技术等并未包含在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学生缺乏相关技能训练,因而在实习时或毕业后无法胜任职中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构建适应职业教育师资人才培养目标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面向职教、服务职教,是主要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课程设置,既不能按一般师范院校来要求,也不能单纯采用普通大学院校的课程然后加上教育学课程;同时,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培养的是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其教育不是单纯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技能训练。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必须探索不同的模式,才能为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合格的教师。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职业技术性+师范性”的特性,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职业技术性”体现为突出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师范性”体现在重视师范技能的培养;同时还应体现本科教育的属性特征,强调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发展前沿,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造性。这是与一般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学校不同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应构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包含巩固理论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综合素质的内容,既具有一定涵盖面,又有一定深度;不仅有验证性、认知性实验项目,还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既有培养操作技能的实验项目,又有培养综合能力的实验项目。最终建立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衔接紧密的会计实践课程体系,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1.整合课程内容,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实施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其中一个关键在于合理地整合实践教学的内容,形成多层次的、各层次目标明确的体系。

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单项实验、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创新实践,分别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课程应用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单项实验是针对某一专业课程的单一知识点或单一方法、技能所设置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该类实验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单一知识点的认识或进行单一方法、技能的训练;综合实验是针对若干个知识点或多项方法、技能所设置的实验,可分为课程性综合实验(综合的是同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或方法、技能)、专业性综合实验(综合的是同一专业的不同知识点或方法、技能),组织学生进行该类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创新实践,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内容涉及较广,包括跨专业的综合实验、进入社会的专业实习、参加科研项目、撰写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等。

明确实践教学体系内各相关课程的定位、分工与协作,避免重复或疏漏,避免在每门课程中安排大量的实训,事倍而功半。如《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两门课程。《会计学基础》是会计专业的启蒙课程,实验更多是认知性的。学生刚接触专业课程,对于某些理论知识,感觉很抽象,难以理解,但是通过会计实验,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很多知识就变得很直观,便于理解。会计学基础的实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日常的会计核算流程,理解会计报表数据来源,增强对会计的感性认识;《中级财务会计》实训则主要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报告的编制方法;再如,《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有交叉的内容,但每门课程的实训侧重点应该不同。《成本会计》侧重的是核算,实训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以及成本核算的整个体系、流程。《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侧重的预测、决策、计划(预算),实训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但《管理会计》侧重于点,即某一方面的决策,而《财务管理》则是进行全面分析,涉及事前预决策和事后分析。

2.课内与课外结合,在第二课堂中增加基础的实训环节,与职中的教学计划相衔接

一些职中开设的技能型基础实训,如:出纳岗位实训、点钞技能、珠算技术等这一类实训课程不太适合开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可以采取第二课堂的形式,聘请校外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训练或通过比赛的形式使学生得到相关技能训练,以便在实习时或毕业后能马上上岗,胜任职中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

3.充实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专业与专业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和高职高专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侧重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根本区别。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要充实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专业与专业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与专业结合是指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实验(综合的是主修专业与相关专业的不同知识点或方法、技能),如企业行为模拟――ERP沙盘训练,需要综合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税收、企业管理、统计和公共关系等相关知识。实验时可以打破自然班界限,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编组,学生按专业背景进行角色分工,组成模拟公司或市场组织进行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

篇9

(二)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为了切实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打造多样化的教学平台。

1、创新教学方法,发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将管理会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项目模块,每个项目的完成又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教师总结等行动过程进行。教师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再进一步设计成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综合实践等环节,真正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等实训过程对管理会计操作的内容达到学会、学懂、熟练掌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篇10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离不开实践。随着市场经济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要求的加强,对财政学专业的相关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能在未来的就业市场顺利找到一席之地,必须在实践教学、实训教学方面狠下功夫。

(二)评价考核体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

目前财政学专业课程依然沿袭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学习效果的评价基本以教师命题为主,考核的方法大多采用笔试。试题依然采用传统的名词解释、选择、判断、简答、论述等为主。考试形式单一僵化,甚至一些考题陈旧落后。由于财政学专业许多课程实践性较强,学生只能选择死记硬背方式。严重压抑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缺少实践能力强的教师

目前高职院校新进教师基本是从校门到校门,即使学历层次较高,但缺乏专业实践知识、技能和经验。原有专业课程的教师,包括那些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真正具有从事过财政、税收、会计实践活动经历和经验的极少。教师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缺失,直接制约着学生财政学专业职业能力的形成。

二、改革财政学专业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一)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教学提供了高密度的信息传播手段,教师要依托这个优势,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收集相关各类资料,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服务。一是课堂讲授法。通过教师对财政专业相关课程涉及到的财政、税收、会计、管理等理论的讲解,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课堂讨论法。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理论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开展一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探讨;三是典型案例分析法。选择学生代表,要求充分收集资料并做成PPT。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运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

(二)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财政学专业所涉及到的财政、税收、会计等都是距离市场最近的学科。通过在财政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派学生到社会单位顶岗实习,到专业实训室演习预算、国库集中收付体系、纳税与征管、会计核算等操作,可以让学生对实际工作有真实的感受。

1.构建教学、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实践平台利用寒暑假,选派学生到地方财政部门、税务部门、会计师评估师事务所等单位参与工作实践或顶岗工作,使学生掌握财政学专业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与单位与社会人打交道的能力,为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打下基础。专业教师与可以利用理念知识优势,为社会单位开展一些干部培训服务。

2.在学校实训室开展专业实训教学利用学校建立的财政、税务、评估、会计等相关实训室,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实训课时,到实训室演练政府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企业纳税、税务机关征收与稽查、会计核算等相关软件。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了解实际工作的流程。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学专业课程考核体系

为了激发学生对财政学专业的学习热情,不但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还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学专业课程考核体系。财政学专业课程的考核既要能体现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展现学生能力水平。在考核的形式上,可以采用闭卷与开卷笔试、学生平时案例分析、平时提问、上机模拟、对社会热点的调查报告、口头提问、平时成绩等多种评判方式,摒弃一卷定成绩的简单做法,根据平时记录及各项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篇11

[作者简介]史新浩(1970- ),男,山东莱西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等职业教育;周志红(1975- ),女,山东安丘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山东 潍坊 261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9482,课题主持人:史新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24-02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1.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大一新生在专业认知、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等方面存在认知模糊、过分依赖、择业偏执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入口教育教学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进行教学体系设计。有的学校对专业认知教育主要是以集中组织一次专题讲座或者一次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完成。有的学校的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教育要么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要么开设时间滞后。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致使学生头脑里缺乏对企业和会计工作的整体认知,无从感知专业学习与日后工作的紧密联系。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专业角色,不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2.校内实践能力训练效果不理想。笔者对国家示范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课时比例不到30%,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整个实践课时比例达到50%,但其中相当一部分课时为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环节的课时。校内实践课时安排不足,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另一方面,校内实践训练多采取先理论课程学习后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割裂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内在联系。其明显弊端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对业务处理掌握不扎实,面对实训业务单据时茫然无措;负责任的教师会分析讲解经济业务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账务处理,不负责任的教师会直接告知学生答案,由学生根据答案完成账务处理。

3.专业顶岗实习难以实现。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和会计岗位的敏感性,使得企业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普遍持谨慎或拒绝态度,学生成批量顶岗实习更不现实。当然,也有少数学生利用亲朋好友的关系找到实习单位并得以在会计岗位实习。有的企业利用学校举办招聘会的时机选聘学生实习,以便将来留用,但企业数量和岗位数量极其有限。笔者所在学校2012届毕业生双选会上,招聘会计人员的企业数量占比仅为18.36%,招聘学生数量占比就更低了。如何落实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成为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

4.毕业论文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多数高职院校采取了与本科院校相同的论文形式,即让学生撰写纯理论性论文。毕业论文形式单一,内容类同,抄袭严重。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极不适应的。高职院校应敢于打破常规,从不同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训练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构建了由六个模块构成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本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更是有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入口教育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一学期完成,可以安排30个学时。项目1主要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要求、三年学习进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增强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项目2主要向学生介绍企业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等内容以及企业系统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流动规程,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和类型、各类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层级、生产经营过程、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将来面临的生存环境,了解企业作为经济体是自己将来工作的依靠。项目3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会计岗位设置、会计职称职务系列等级、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职业环境,充分认识当前专业学习与将来进入这一职业的相关性,为将来就业未雨绸缪。

2.“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一体化”课程是指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有实践技能训练的安排,使专业知识及时应用于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有效协同。为此,需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有机整合。

“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基础(含原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初级会计实务(含原初级会计实务和会计分岗位实训)、成本核算与分析(含原成本会计和成本会计实训)、税务核算与申报(含原税法、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实训)、会计电算化(含原会计电算化和财务软件应用)等。以初级会计实务“一体化”课程为例,在讲完“存货”项目后,随即安排“存货岗位”的实训教学,实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做一体”,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脱节带来的弊端。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块的完成,为本模块的综合训练奠定了基础。本模块培养学生的资料检索阅读能力、会计分析能力和会计判断能力,是对企业会计岗位各项业务技能的一种全面训练。本模块主要训练内容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经济业务分析、凭证填制、记账、对账、结账、报表编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手工会计综合训练需要4个教学周,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除了培养学生手工会计综合处理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熟悉电算化操作流程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企业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本模块主要根据手工会计综合训练的资料,训练学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电算化账务处理,以电算化处理结果验证手工会计实训结果,实现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有效结合。本模块需要1个教学周,可安排在第四学期。

5.顶岗实习模块。前面模块的训练采用的是虚拟公司的虚拟业务数据,如何获得企业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是本实践阶段的关键。因此,顶岗实习可考虑通过“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来实现。“校中厂”的建立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出资,以企方代表为法定代表人,利用校内场所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二是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在校内落脚办公。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具有实质性合作内容和项目的校外基地。“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免费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该模块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在此期间可以轮流、分批次接触到真实会计工作环境和真实环境下的真实会计业务。

6.毕业论文模块。该模块不再要求论文拘泥于一种形式,拘泥于字数和格式的要求。毕业论文可以考虑采用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践环节主要考核和观察论文是否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相关性,是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该模块安排在第六学期完成。

三、“任务驱动”模式嵌入

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将各模块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出若干个项目和任务,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嵌入到每一个模块中,通过实施和评价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的任务嵌入。如图1所示,该模块内容分解为3个项目。项目1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写出专业认知体会。

项目2由专任教师具体实施,组织形式是讲解企业有关知识,观看知名企业宣传片,观看典型生产营运流程视频,介绍企业成长发展史,进行企业经营ERP沙盘演练,探讨财务问题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等。每个教学班安排18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任务,要求学生写出企业认知体会。

项目3由兼职教师或兼职教授具体实施,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组织形式是介绍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及其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称职务系列及晋升要求,讲解会计职业准入要求、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及其报考条件,分析我国会计职业环境以及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安排2项学习任务,任务1要求学生写出职业认知体会,任务2要求学生写出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

2.“一体化”课程模块的任务嵌入。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每门“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嵌入不同的学习性任务与实训性任务,两类任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穿行,通过任务的驱动来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以“一体化”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的嵌入(如下表),先按照岗位和工作要求将该课程内容整合为12个学习项目,然后依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达到的工作能力,将每个学习项目分解为若干项任务。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以一个虚拟企业为会计主体,以包含各种业务类型和经济内容的虚拟会计单据为资料,以手工处理方式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账务处理流程,训练学生个体运用“一体化”课程所学知识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本模块嵌入9项任务,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填制、审核与分析;分析经济业务内容,完成相关计算,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等。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根据第3模块的综合性资料和结果,利用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完成从账套建立到报表生成的电算化全过程账务处理,实现手工账与电算账处理结果的相互验证和处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本模块嵌入6项任务,包括账套初始化,使用供应链、总账等子系统等。

5.顶岗实习模块的任务嵌入。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必经途径。无论在“校中厂”顶岗实习,还是在校外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均需完成两项任务,任务1是根据真实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业务,完成真实性的会计作品,任务2是撰写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

6.毕业论文模块的任务嵌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其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其会计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毕业论文模块强调论文的实质效果,而不必注重其形式。

本模块可提供如下几项任务供学生选择,但不局限于这几种任务形式:任务1是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可以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分析报告;任务2是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即调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或现象,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任务3是撰写企业运营问题诊断报告,即以实习企业运营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运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办法;任务4是撰写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即以实习企业财务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提供几种解决方案,并从中择优。学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即可。

四、实践教学评价

实践教学评价是指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中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对每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作出客观公正的考核与等级评价,并记入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档案。

1.建立实践能力评价档案。为每名学生建立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档案,档案中详细记载三年期间每一实践模块中每项任务的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

2.确定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根据学生出勤、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实训作品或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来确定考核成绩,其中,专业入口教育模块:出勤成绩(10%)+专业认知体会(20%)+企业认知体会(30%)+职业认知体会(20%)+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20%);“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出勤成绩(10%)+实训性任务评定成绩(40%)+学习性任务考试成绩(50%);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和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出勤成绩(10%)+学生相互自评(30%)+指导教师评定(60%);顶岗实习模块:出勤成绩(10%)+真实性会计作品(60%)+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30%);毕业论文模块:专业相关性(20%)+有的放矢、言之有物(40%)+所思所想、所感所悟(40%)。依据考核成绩确定评价等级,考核成绩(90—100)为优秀,(70—90)为良好,(60—70)为合格,(0—60)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