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期刊知识 > 影响因子与学术期刊的关系探析

<

影响因子与学术期刊的关系探析

时间:2022-08-18 03:47:09

一、影响因子的产生

影响因子最初被提出是用以观察各领域的学术动态,一般以2年至4年内的引用率为数据基础,一般的计算方法是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然而期刊影响因子后来迅速演变为学术活动导引的前瞻性指标。“无论是科技类期刊还是人文社科类期刊,其核心期刊的评价、遴选以及在诸多学术期刊评价中,影响因子、被引量都是必不可少的评价指标。”用高的引用率提高刊物的等级,然后围绕高的引用领域形成所谓研究热点再来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员进入这一领域,并通过互相引用巩固相应刊物的高引用率的领先地位,形成了一个学术刊物的等级系统。对影响因子予以额外的权威认可已远超出最初挑选刊物的意义范畴,并已深入地影响学术的展开。

二、基于影响因子的学术价值取向

当在官方的评价体系中影响因子成为期刊质量的衡量标准,并用来代表期刊所发表文章的学术质量时,影响因子就成为刊物的追求目标,同时研究人员为了赢得官方认可并在学术资源上获得优先权,在研究之初就会尽力选择那些引用率高的研究领域。为了追求高的影响因子,一些刊物收缩刊物文章的研究范围,优先发表热点领域的文章。为了保证高的引用率,国外的某些高等级刊物甚至在作者投稿之前要填写繁琐的背景资料,甚至作者的毕业院校这些暗示作者关系网但与作品质量无关的背景资料都要填写,作者所在的学术团队以及是否有国家项目资助等这些都将影响文章是否被录用。显而易见,大的学术团队或者有国家项目资助的研究文章,能很快被引用的概率大大增加。在一百多年前,各个国家内部和国家间都不太推崇高校排名表,这样的优点是高校能保持自己的特色,从而在学术领域百花齐放。进入信息网络时代,全世界按评价体系建立了不少排名表,各个国家内部也如法炮制。高校排名表中决定性的指标往往是各校的科研指数,而文章指标在其中占据了重要权重。为了快出“成果”,不少高校科研人员在学术方向紧跟热点走,在文章引用时投其所好,大量引用投刊的文章,即便内容并不是很贴切。过度注重影响因子在一定程度影响并改变了学术链的正常分布。

三、信息导引与学术研究

在信息网络时代,各种研究动态能很快地传播,有利于科技的发展。但科研活动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活动,科研的质量最终要通过应用来衡量。如果过于注重影响因子,并以此作为评价指标和资源的分配手段,势必扰乱正常的科研活动,这种情况其实是对信息化的一种人为扭曲应用。当只有部分刊物注重影响因子时,可以理解为这是这些刊物的特色,但当几乎所有学术刊物都重视这点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由高到低的等级制学术刊物体系。由于刊物的等级会影响刊物的版面费以及广告费用,没有理由要求刊物不重视其影响因子。而在大量出版时代,即便是Nature和Science正刊,每年都各有数百篇学术文章发表,不可能洞察每篇文章的投稿人员哪些引用富于投机色彩。一方面,我们要承认高影响因子文章在其研究领域发表时一般是较高水准以上的;但当大量研究人员往这个领域涌进并不断推高相关期刊的影响因子时,该领域是否值得吸引这么多人来研究和值得消耗那么多的科研资源?欧美日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以影响因子引导学术发展,从几十年的发展实际看,有得亦有失。我国某些科研管理部门似乎更强调这些表征指标,值得引起注意与反省。

四、学术期刊中的专业突破优先原则

只有大量人员集中在某研究领域时,才能提高相关研究及期刊的影响因子。“有人认为,增加载文量可提高影响因子”,“有的期刊加大载文量以期提高影响因子”。国际上的一些期刊在提高影响因子方面更有经验,通过选择不确定性大的研究领域,从而保证这一领域的载文量源源不断地跟进,高引用率也就有了保障。但学术与科研是一个最强调独创性的领域,在这一领域往往体现的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先知先觉的学术观点和科技创新在其前期往往并不会有多少响应。当一个学术热点形成以后,跟风研究的意义仅是做了些别人没做过的探索或略有推进而已,并不是研究突破,这些文章大多其实只具有展示意义。为了保持学术的自由,没必要去过多干涉和评价众多学术期刊和文章的取材。但学术期刊等传播媒体有责任把好一个基本底线,那就是专业领域即便是冷门专业领域的突破性报道应优先于那些热点领域的只具有展示意义的研究论文。加强论文选题的多样性与新颖性,早发那些在各个领域真正取得突破的研究,尽管这些文章的研究领域由于研究人员较少而短期内不会有高的引用率。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