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期刊知识 > 期刊延伸服务和知识经济

<

期刊延伸服务和知识经济

时间:2022-08-21 10:17:00

科技期刊在和记录科研成果、推动学术交流、倡导学术争鸣、激发创新思维、引领学科发展前沿、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这是首部《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对我国期刊的评价,可见其重要性。同时该蓝皮书也指出了我国科技期刊的不足:与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相比,当前我国科技期刊的总体发展规模和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在很多学科领域,我国仅有零散的甚至没有高水平的科技期刊,优势学科的高水平论文大多发表在国外期刊上,英文期刊虽然各项学术影响力指标发展良好,但还面临刊载论文“量”的突破等问题。办好我国科技期刊的重任促进编辑进行创新思考,提升期刊质量,增加显示度是目标,而增加期刊的延伸服务是重要方法之一,从而实现从学术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型。利用期刊这个平台,向作者和读者提供最大化的服务,既提升期刊本身的影响,又提高期刊可持续发展的经费保证。亦或期刊不能收费的规定出台后,期刊如何生存?未雨绸缪,期刊应由被动应对向提前对接、主动服务转变。

1延伸服务的定义

延伸服务指除常规服务以外的或不属于供应方承诺提供范围内的工作。实际上,在一些服务行业司空见惯的售前服务内容,在另外一些服务行业看来可能就是一种创新,例如,在保险业界非常普通的售前服务,在家电销售业就显得非常前卫。期刊和图书方面正在尝试这一增值服务。在很多地方,计算机商在售前为消费者提供免费计算机培训服务,免费提供场地、计算机以及专人授课。保健品销售更是先让老年人去体验,让用户有了不买不好意思的感觉。服务延伸法在美容美发行业得到了推广,他们从售中服务向售后服务延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延伸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冲出图书馆围墙的限制,主动为高校师生提供的服务。从网上资料发现,美国高校图书馆面向不同用户群开展的延伸服务,其中包括:大学新生、少数民族生、住校生和专门院系的师生。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借鉴其经验更好地开展延伸服务,而且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延伸服务的过程中,注重在拓展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并积极与高校相关部门开展合作活动。图书类的延伸服务其性质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延伸于公共图书馆体系之外的服务;第二是延伸于现在图书馆服务空间实体之外的服务;第三是体现社会责任、扩大社会影响、拓展服务触角、提高服务效益。中国地质图书馆曾在2017年圣诞节,发出邀请让大家品蛋糕,这种茶茗式的宣传比广场式的宣传更能吸引有实力的读者和真正的买家。本人亲自体验了这一过程,顺便借阅了一本相关书籍,体验了其延伸服务。

2期刊的延伸服务

一般来说,科技期刊的延伸服务是指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与资源,在为目标客户提供基本专业信息的基础上,拓展服务的内涵,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相关服务。但对科技期刊开展延伸服务工作内涵,在编辑行业内还存在各种模糊认识:一是开发创收并举,经济至上权宜之计;二是忽视期刊定位,偏离办刊宗旨;三是降低学术品位,甚至向外包刊。近几年来,随着出版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科技期刊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技期刊能否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这就要求编辑从业人员重新认识科技期刊在新阶段的使命与责任,特别要对其延伸服务进行再认识与再思考。当前,科技期刊延伸服务整体上呈现项目缺乏、内容单一的状况。据调查,2017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运行项目中,除开展广告经营的期刊达51%外,开展业务培训、咨询的分别只有6%和4%,延伸服务项目的开展普遍不多。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科技期刊开展延伸服务的重要现实意义,从品牌、平台、专业、团队等方面全面分析、准确把握其开展延伸服务的优势;通过学术引导经营,其中精准推送就是一种好的办法,如同精准扶贫,瞄准目标才能事半功倍。近期笔者根据爱思唯尔的每年的本专业引用率前72名作者的信息,进行分类,然后定向推送。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单,共有来自国内227个机构的1793名学者入选,分布于38个学科领域。例如2017年度地质学专业引用率前72名作者中,笔者将其分出高校类、中科院类和地科院类等,而其中不乏本刊编委,从这些作者还可以寻找潜在的编委。在地球和行星科学领域,共有72位学者入选,涉及19个科研机构,我校位列中国科学院(25人)、北京大学(9人)、中国地质科学院(7人)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7人)之后,排名第5位。此外,我校特聘教授牛耀龄也入选该榜单。72人中有本校的6名,接近10%,可见以足于本校,向外延伸是最好的办法。另外,统计分析可知,中科院系统的作者论文产品多、质量高,因而引用就高(占54%);涉及地学的大学占34%,但平均下来,每个大学也不足10人;地科院的占12%,说明虽然地科院人员不算太多,但研究深度和影响大,因而2017年就上了3位院士。笔者在详细研究这些作者的细分专业,在通读我刊每期的所有文章后,把相关的文章精准推送给相关的专家,如变质岩的文章送地科院为主,如侯增谦院士团队和杨经绥院士团队;岩浆岩的送中科院的读者,大学的作者根据研究地域不同,华南的地学文章送广州地化所和贵阳地化所为主;而实验岩石学的送武汉金振民院士的团队,青藏高原的文章送西北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的读者和作者。

3从学术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型的经济意义

中国期刊走集约化道路是期刊深化改革提出的步骤。在股市中庄家资本雄厚,小的涨幅就能盈利,小散户只有涨幅足够才能盈利,这时庄家挣得更多。期刊同样是这个道理。《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显示,我国5020种科技期刊,其中出版语种为汉语的占绝对多数,有4631种,占总数的92.25%,英文期刊相对较少,有302种。这些期刊共有3232个主办单位,这与施普林格和爱思唯尔这样的著名学术出版集团集约式的发展方式相比,明显小而散。因此,中国需要培育属于自己的,像施普林格和爱思唯尔那样全球闻名的学术出版集团。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简言之,其捷径就是:在科学、技术和医疗领域持续做大做强,先是成为世界最大的学术图书出版商;然后专注于传统出版业务流程、技术以及模式的创新突破,也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爱思唯尔公司的发展路程也是大同小异:内容生产采取内涵式发展,集聚优质内容资源;产业发展采取品牌并购重组,全球扩张;从收购出版公司转向并购技术公司,旨在为科研用户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实现面向科研全过程的知识服务。我国也曾注重过这一模式,比如科学出版社麾下集全了一些合作期刊,以出版社的平台去营销;我国地质行业也曾想把地质期刊集约在一起,但执行程度不够,目前还是一个框架。不过有了这种星火,以后是可以燎原的,同时也给各个期刊留下思考的空间和对接口。例如有的编辑开设公众微信号,其中微信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形式,对科技期刊传播效率的提高、运营现状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以手机为平台方便读者阅读。面对国家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国内外出版业的激烈竞争,科技期刊唯有正视自身的不足与优势,重新认识期刊的功能与作用,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举措。延伸服务就是科技期刊接轨市场的重要抓手。这样才能赢得新的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