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期刊知识 > 学术期刊评价的价值及功能实现研究

<

学术期刊评价的价值及功能实现研究

时间:2022-04-01 09:52:53

一、学术期刊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学术期刊评价的理论源于国外,其理论基础主要是文献计量学的三大经典理论,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这些理论开发的一系列评价指标。

(一)理论基础和评价方法

1.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定律”。这一定律揭示出某一学科领域中的相关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且具有明显的集中与分散规律。它可以正式表述为:“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某个学科主题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区,这些核心区和后继各区的期刊数成1∶a∶a2的关系(a>1)。”后来,人们在文摘、题录、索引等反映的期刊论文分布中也发现了这种集中和离散规律。2.加菲尔德“引文分析定律”。这一定律揭示了学术期刊文献引用的规律。加菲尔德发现只有25种期刊在所有学术论文的引用文献中占了24%,152种期刊在所有学术论文的引用文献中占了50%,767种期刊占了75%。于是他得出结论,各学科核心期刊不超过1000种,最主要的核心期刊不超过500种。这就从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情况上,再次证明了期刊分布的集中和分散规律。3.普莱斯“文献老化指数和研究峰值理论”。这一定律描绘出文献数量增长和文献被利用的规律,这就好像是文献的“生命周期”。普莱斯通过研究发现,科学领域内的文献是按照指数增长的,并且在达到一定极限后呈现饱和状态,从指数增长转变为线性增长;随着文献发表的时间越长,其内容作为情报源的价值日渐缩小,甚至消失;一般来说,文献在发表后的第二年,被引用的频次会达到最高峰。普莱斯后来提出了衡量文献增长数量和衡量文献老化程度的普莱斯指数。这三个定律,从统计学上揭示出文献分布和使用的规律,从而成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期刊评价的最重要理论基础。它们所揭示出的文献数量指数增长、学科文献的集中分布等规律,成为核心期刊遴选和评价的理论支持。基于三大定律,学者们开发出一系列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目前来看,常用的指标有:总被引次数、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普莱斯指数)、即时指数等。这些指标不断地被国内外学者在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上进行验证和完善,并且有新的细化指标开发出来;近些年,在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网络计量学领域,尤其是国外,有不少成果都是探索期刊评价指标的评价能力和适用范围的。这些研究和探索为科学客观评价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国内,常用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有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及武汉大学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这些评价系统也都不同程度地利用文献计量学理论和方法,开发各种计量指标来评价学术期刊。

(二)评价结果的性质和特点

期刊评价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首先,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的期刊评价结果是能够评价文献的学术影响的,这种评价是通过揭示文献之间的客观联系实现的。从上述期刊评价的发展历史和方法来看,学术期刊的评价起源和理论支持都来自于文献计量学。文献计量学的三大规律都来自于科学家对大量科学文献的统计分析,并且据此发展出可以评价科学文献的指标体系,文献计量指标客观上是可以评价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的,这是由其评价方法具有科学性、指标具有客观性、结果具有可靠性决定的。其次,文献计量学所揭示的“核心期刊”是一种统计规律上的客观存在。集中与离散分布是大量统计对象会表现出来的一种客观现象,布拉德福定律就是最初揭示这种现象的。核心聚集现象本身并不涉及学术价值的判断,随着引文分析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以及同行评议、论文评审制度、编委要求、编辑和出版范例等方面的严格要求,核心期刊才具备了对学术刊物学术影响和水平的评价能力,这才使得评价结果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二、学术期刊评价功能的合理实现

(一)文献计量学评价结果的主要功能和价值

期刊评价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学术交流的效率。因此,被广泛使用在科研评价、资料收集、学术交流等领域。期刊评价能够承担的社会功能是由其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一般认为期刊评价的原始功能主要有:图书馆优化馆藏和读者高效阅读。优化馆藏是指图书馆等机构根据核心期刊表来选择需要订阅的期刊,把有限的经费资源用于最有信息量的期刊上,这也是核心期刊最初的用处。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核心期刊表使得读者在查找资料时有方向性,因为核心期刊上所提供的信息是比较集中的、能代表某一学科的文献状况的。所以核心期刊是有利于提高书报刊资料的使用效率的,这是由核心期刊评价的客观性质决定的。随着期刊评价作为一种可以客观反映期刊和文献质量的标准的发展,它的衍生功能也逐步出现,那就是被用于科研成果质量的评价,进而再延伸到对学者学术能力的评价,被用于对办刊单位办刊水平和绩效的评价等。通过科研成果发表在哪些期刊上来判定这个成果的学术水平,这种判断应该说是合理的,不同期刊刊载的文章质量是不一样的,高水平期刊的刊文水平高,这是客观事实。如果一位学者的成果发表在高水平学术刊物上,我们认为他的科研能力比较强,也是合理的判断。如果一个刊物能被选作核心期刊,通常也是对办刊单位的管理政策和出版水平的认可。这些应用从客观上讲,是有助于管理部门提高对刊物和科研人员的考评和管理效率的,因此这种派生功能是合理的。

(二)期刊评价功能的异化和范化

但是,随着期刊评价结果的广泛应用,日渐超越了学术资源利用和传播领域,过度泛用造成了评价功能的扭曲,甚至在有些领域和地方变成一种扭曲的价值尺度。突出表现有:期刊评价系统的评价功能被扩张到一些它无法全部承载的领域,比如人事部门对员工的绩效考评,尤其在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用核心期刊上的发文数量来评价员工的科研绩效。职称评定中,的数量和发表期刊的层级也成为基本尺度之一。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对评价的系统使用中功利性因素占主导,评定结果直接与职位、收入挂钩,就变相引导着评价结果这种本该是客观标准的东西,异化为主观逐利的工具。于是,在社会上可以看到一些非常不好的现象,有些机构甚至可以自封一套所谓的“核心期刊”,各类以盈利为目的的论文中介大行其道,等等。这些过度的泛用,一方面是期刊评价本身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容易提供一种客观尺度,给人造成评价结果的“公平”感。另一方面,这种客观尺度被主观地用于跟实际经济利益等密切联系起来,就造成人们对期刊评价指标的非理性和功利性追求。例如,期刊出版单位往往会唯评价指标是论,过分关注改善自身的评价指标,这对发挥提高学术水平、鼓励学术创新、培育年轻学者等学术期刊的份内职责,是非常不利的。完全根据论文数量和所发表的期刊层级,来对专业工作者进行绩效考评,是无法发挥激励作用的。对期刊评价结果的滥用和泛用,极大地损害了学术评价的尊严和公信力。

三、期刊评价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与期刊评价的结果联系比较密切的那些机构、组织和个人,可以把其看成是期刊评价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学术界——包括科研工作者本身和科研机构、图书馆等书刊资料收藏单位中心、出版管理部门、期刊出版单位等。通过对部分期刊单位、研究机构和个人、馆藏单位的访问和调查,大概可以把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总结如下,下面将据此分析实现学术期刊评价功能的合理途径。1.学术界。学术期刊评价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学术交流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公正客观的评价对研究者和研究机构能产生良好的正激励,从而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对研究者的调查显示,科研工作者利用核心期刊名单,主要是了解学术研究的前沿和趋势、发现研究问题、花费较少时间和精力找到需要的参考资料、找到发表自己成果的目标期刊等。可见,研究者利用期刊资料来学习和交流成果,因此学术价值和学术水平就是学者使用期刊评价的最主要考虑因素。这是期刊评价最重要和本质的功能——为科研信息传播服务。科研机构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科研基金单位等,它们利用期刊评价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高效、客观地对研究者的学术能力作出判断、对研究者的科研成果提出要求标准、对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和质量作出判断,重点也是在学术质量判断。期刊评价系统可以为这些机构评价研究者提供科学、权威的客观标准,因此期刊的学术价值和水平也是机构使用者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学术界使用期刊评价结果是符合期刊评价本意的主要目的,文献计量学理论和实践也是一直在探索如何更科学、准确地评价期刊,从而为科研成果评级提供更具可靠度和公信力的评价标准。2.书刊资料收藏单位。核心期刊一开始就是图书情报领域研制出来的,图书馆等情报资料收藏和保存等单位,主要利用它提高经费、空间、人力物力的使用效率,优化馆藏、凸显馆藏特色,提高读者寻找资料的效率。因此,馆藏单位对期刊评价系统的需要主要在于,核心期刊能够帮助图书馆实现对某一领域学术信息的集中呈现,方便读者查阅、提高读者阅读效率。可以说,这也是“核心期刊”评价的初衷,也是它能够承担的功能。3.期刊出版单位和出版管理部门。对学术期刊出版单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合理的管理政策和程序,出版高质量的期刊,学术期刊不仅传递学术信息,也传递学术规范,所以期刊质量既包括学术质量也包括编辑、印刷质量,作为学术论文的加工单位和期刊的生产单位,期刊评价结果就意味着对出版单位工作绩效的考评。出版单位也是最需要面对期刊评价结果的一方,因为被评为核心或者非核心期刊,往往就意味着办刊水平的高低和将来的发展空间和平台的大小。另外,出版管理部门主要是对期刊出版单位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评价,并据此决定对出版单位的资源分配,期刊评价系统在客观上就理所应当地充当了评价的客观尺度。这样一种评价应该说是有相当合理性的,因为评价系统的确反应的是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质量。期刊评价标准对办刊单位的导向是非常明显的,影响结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因为核心期刊比非核心期刊在获得优质出版资源方面享有更大的优势。因此,期刊评价结果就是办刊单位的主要办刊方向和策略指向。通过对期刊评价的利益相关者需求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期刊评价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是合理的,因为需求点主要集中在学术影响和质量上的,这正是评价系统的特点,因此也是它能够胜任的领域,是人们研发评价体系的最主要目的。因此,从供需匹配的角度,学术界、馆藏单位和出版单位及其管理单位就是期刊评价体系应该发挥作用的主要阵地,而且这种评价作用也是符合评价结果的社会功能的。反之,偏离评价系统特点的泛用和滥用就是评价能力和评价需求的错位,因此,评价系统是无法发挥正常的社会功能和价值的。

四、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期刊评价系统的特点和性质主要有——期刊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评价科研成果的学术质量和影响,核心期刊是一种统计规律上的客观存在。期刊评价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主要集中在:提高科学信息学交流的效率,提高学术资料馆藏和读者阅读的效率;为科研单位和个人的学术能力评价、出版单位及管理部门的办刊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客观参考。期刊评价系统的利益相关者需求点集中于学术质量和影响评价、学术资源优化馆藏和提高阅读效率。因此,与期刊评价体系特点相符合的功能和需求是评价系统实现价值的合理途径。防止和杜绝泛化利用评价系统的有效方法就是让评价系统回归“正业”。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