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期刊知识 > 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的新思维

<

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的新思维

时间:2022-04-27 04:33:28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减弱,媒体融合已成为科技期刊的必然选择。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最大障碍在于思维的转型。为此,笔者提出了科技期刊思维转型的3个重点:传播思维,在互动与分享中维系关系;服务思维,在满足与奉献中拉近距离;时效思维,在更新与改进中扩大影响。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公众的阅读习惯和媒体接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科技期刊作为报道前沿学术进展和先进学术应用的媒介,对新技术具有天生的敏感性。目前大量科技期刊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媒体转型的阵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和研究,以响应来势汹汹的媒体融合浪潮。然而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流于形式,微信公众平台存在未受重视、推送内容限于纸刊和服务意识亟待提高等缺点;且目前针对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仍主要局限于运营现状的讨论与分析、微信公众平台的选题策划研究、选择策略分析、头像分析、应用与推广等,研究不够深入,难以打破媒体融合的壁垒。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最大障碍在于思维的转型。大多数科技期刊受限于传统思维,仍然把工作重点放在做好纸刊上,忽视新媒体的运用。然而传统的科技期刊无法满足移动端用户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习惯,这就要求科技期刊摒弃以前传统的思维,用互联网思维办刊,以在媒体融合的发展中占得先机。为此,笔者探索了科技期刊思维转型的3个重点,以期为编辑同人提供参考。

1传播思维,在互动与分享中维系关系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用户的能力极大提升,如何提高用户的参与度是决定媒体融合成败的关键。简单地把纸刊的内容照搬到网络平台上并不是真正的媒体融合,应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融入社交元素,以互动和分享机制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兜售参与感,增强用户的黏性。科技期刊传统的办刊方式是埋头苦干,坐等高质量的稿件,定期出版纸质刊物。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应该主动“走出去”,在线上和线下与用户进行互动。在线上,科技期刊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塑造期刊品牌和提高期刊影响力。如《药学进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建立了编委工作群、核心作者群和线上线下活动群等,不仅拉近了期刊与编委、专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还从交流中获得了宝贵的组稿线索和办刊建议。在此基础上,2017年,《药学进展》组织了14个专题,邀请了数位专家撰稿,其中4个专题得到了院士的推荐,彰显了行业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此外,《药学进展》微信公众号基于热点话题《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向编委们征求意见,推送了《重磅医药政策来临之际,听听大咖们都说了啥?》,累计总阅读量超过1万4000次,并被知名公众号“知识分子”转载,极大地强化了期刊的品牌效应。在线下,科技期刊应积极参加各种行业会议,推广纸质刊物,并发展潜在的作者群。笔者所在期刊(以下称我刊)编辑部近年来积极主办、协办和参加力学行业类会议,如“中国力学大会”“亚洲计算流体力学会议”“全国热应力大会”“中国计算力学大会”等,通过赠阅期刊、抽印本和印有期刊二维码的宣传手册等手段对期刊进行宣传,并向编委、专家等约请稿件,出版了多期在行业类有影响力的专刊,如2016年第12期“工程计算流体力学专刊”和2018年第6期“计算热应力学专题”等,专刊相较于其他期的下载量和引用量均有提升,取得了较大的反响。分享机制是科技期刊传播的多维度扩展。科技期刊可以将文章通过邮件精准推送给小同行、审稿专家、参考文献作者等,实现论文的高效传播,扩大期刊的影响力。自2016年1月起,我刊编辑部请待作者提供5个学术小同行邮箱,并从待的参考文献中筛选一定的同行作者,论文出版后,编辑部向这些邮箱推送该论文。并且,我刊编辑部还会把论文推送给审稿专家,并对审稿专家的评阅工作表示感谢,提高审稿专家的积极性。迄今,我刊编辑部共精准推送2000多条,收到了许多邮件回复,也因此收到不少的来稿,取得不错反响。

2服务思维,在满足与奉献中拉近距离

尽管信息传播是新媒体的固有特质,但是满足用户需求才是新媒体发展的核心。科技期刊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学术性,是一种“深阅读”的过程。而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等展现的内容具有碎片化的特征,是一种“浅阅读”的过程。这两者是相对的。浅阅读中的信息量较少,能起到最大化传播信息的作用,而科技期刊的专业性更适合进行深阅读,甚至是反复推敲才能对文本的思想、逻辑、观点等进行深入的理解,触发新的创造;因此,在科技期刊媒体融合过程中,既要符合移动端用户“浅阅读”的习惯,又要满足科技期刊读者“深阅读”的需求。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科技期刊文章时不能照搬纸刊的内容,要提前进行二次编辑加工,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首先要重视微信公众平台浅阅读主界面的美观,做到图文结合,让每篇文章富有灵魂。科技期刊应用微信文章标题展现纸刊文章题名、栏目、作者等必要信息,并配上一幅能最大化阐述文章重点的图片,让读者在浅阅读中就能获得文章的基本信息,以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并且,对所的文章,科技期刊应综合运用线条、样式、音频、视频等手段进行内容展示,突出文章重点,并在文末添加原文链接,构建一种“浅阅读”和“深阅读”的对接。服务思维也应融入科技期刊日常办公中,科技期刊编辑要勇于奉献,甘为作者做“嫁衣”。首先应该尊重作者。无论作者来自于什么单位、职称如何、论文是否带有基金项目,科技期刊都要一视同仁,按同样的标准审理一篇文章,以质取稿,做到收稿有音,退稿有理。其次应与作者平等的沟通。科技期刊与作者沟通时应注意礼节,全心全意为作者服务,坚持使用客观标准原则(如刊用标准、编校标准等)评判论文,使论文兼具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做到科技期刊与作者的共赢。最后要关注作者的需求。大多数文章有发表时限的需求,编辑应尽量照顾,积极与评审专家沟通,加快编辑加工进度,在保证文章质量的前提下加速发表。我刊从2013年起逐步将服务思维融入科技期刊日常工作中,以吸引高水平稿源,取得了较好效果。据《中国科技期刊核心引证报告(核心版)》,我刊2013—2017年的核心影响因子分别为0.178、0.195、0.642、0.644、0.688,影响力逐年提升。我刊2017年入选了第4届中国精品期刊和中信所F5000项目来源期刊,2018年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同时有1篇论文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7篇被评为2017年度F5000论文。

3时效思维,在更新与改进中扩大影响

现今很多科技期刊审稿、出版周期长,有的出版周期甚至达到了2年之久,文章一经刊出已经是明日黄花。科技期刊要紧跟学术前沿,如何快速出版是当务之急。科技期刊应融入互联网思维,注重时效性,在审稿流程和出版流程上下功夫。一般稿件从投稿到发表需要经过编辑初审、专家外审、主编终审3个环节。科技期刊应重视每个环节,优化审稿流程。初审时,科技期刊应邀请专家甚至是编委对稿件进行初筛,或者培养学术型编辑,把好文章的质量和方向,对质量较差不符合期刊要求的稿件做退稿处理,对格式、文字不符合要求的做退修处理,对符合要求的稿件做精准送审。外审时,科技期刊应积极建立各方向的专家库,了解每个专家的审稿方向与审稿时间,与专家约定审稿期限,适时邮件甚至是电话催促专家审稿,并评选优秀审稿专家提高积极性,以推进审稿流程。终审时,科技期刊应设置常务副主编,常驻办公,方便讨论稿件问题,以推进审稿流程。数字化优先出版能较好地解决科技论文出版时滞长、科技论文难以快速发表的问题,加速科技论文的传播,提高引用率,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科技期刊在初审时即可给每篇文章赋予DOI号,待录用后,经初步编辑加工,直接把文章刊登在CNKI上,让优秀的内容迅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另一方面,科技期刊应根据自己稿件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每期多排稿件或缩短刊期,避免稿件积压,优化出版流程。

4结束语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科技期刊应打破固有思维模式,以传播思维、服务思维、时效思维办刊,在新媒体浪潮中做到“华丽转身”,成为业界翘楚。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